中新網福州4月14日電 (記者 劉可耕)“閩劇需要傳承和創新,此次《御碑亭》復排不僅有一級演員、梅花獎演員擔當主演,還啟用了一批‘80后’‘90后’的優秀青年演員,鼓勵青年演員通過再次學習、演繹經典劇目向閩劇大師致敬。”13日晚,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主任楊東受訪時如是說。
4月13日晚,由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品,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復排的經典閩劇《御碑亭》在福州閩劇院劇場精彩上演。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供圖當晚,由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品,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復排的經典閩劇《御碑亭》在福州閩劇院劇場精彩上演。
經典閩劇《御碑亭》劇照。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供圖該劇原由“閩劇皇后”胡奇明主演,曾于1984年赴新加坡展演,獲得新加坡觀眾一致好評,有較為廣泛的受眾基礎,后因主演相繼離開舞臺而瀕臨失傳。此次演出是時隔多年以來該劇首次以全新的陣容亮相。
閩劇《御碑亭》講述秀才柳生春,應同窗之邀共赴舉人王有道所籌辦的詩文雅聚。以謙遜爾雅的性格及才華橫溢的文采,而深受王有道的青睞,欲把其妹王淑英終身托付。柳生春遂以“只待稟過家親便來說聘”的口頭相約,起身歸去。途中突逢暴雨傾盆,恰與私自探母歸來的王有道之妻孟氏月華不期而遇。孤男寡女同亭避雨,恪盡其守,一夜未有片言相交。天亮后本該各行其道,生性敦善的柳生春卻擔心孟月華一介女流行走荒野之中,憂其不測,便暗里送其平安歸去。而這一幕,恰被王有道所見。致使孟月華回家之后,夫妻二人心生隔閡,從言語質對到無情休妻。孟月華為證清白投江未果,幸得小姑相勸,暫住慈云庵,直至柳生春途中與勸嫂歸來的王淑英再一次因風雨相遇御碑亭才得以真相大白……
經典閩劇《御碑亭》劇照。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供圖閩劇《御碑亭》由國家一級演員張建斌執導,陳德忠、閻飛翔、吳大禹、易才霖、黃開燁分別擔任音樂唱腔設計、造型化妝設計、舞美設計、燈光設計,國家一級演員、文化和旅游部拔尖人才黃秀春,第八屆全國戲劇文化獎表演金獎獲得者楊帥,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吳則文及國家一級演員趙芳艷、謝巧星等聯袂主演,主創班子夯實,演員陣容強大。此次復排,編劇在原劇本情節基礎之上,進行刪改與現代性的改編,使劇情更緊湊。全劇共八場,導演傳承保留了原劇經典表演程式、曲牌、唱腔,讓劇目更具戲劇張力的同時,也充分展現了閩劇薪火相傳的精神。
閩劇又稱福州戲,廣泛流行于閩中、閩東、閩北地區,并傳播至臺灣地區和東南亞各國,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是福建最大,也是流布區域最廣的劇種。2006年,閩劇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福州閩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獲得閩劇保護單位資格。(完)
編輯:trsadmin
上一篇:
第六屆冷湖獎新書《點亮火星》在滬發布
下一篇:
“清潮-外銷藝術中的晚清生活”特展在蓉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