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九江4月14日電 (熊錦陽)4月13日至14日,“樣式雷”世界記憶遺產研討會在“樣式雷”故里——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樣式雷”文化研究、保護、傳承、創新、發展、推廣等代表齊聚一堂,系統闡釋“樣式雷”活化價值,為地方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活動現場。永修縣融媒體中心供圖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樣式雷”是清代雷氏建筑世家的譽稱,自清康熙年間起200余年間,雷氏家族共計八代人累世供職清廷樣式房,主持、參與皇家各類建筑工程相關工作,故宮、天壇、頤和園、圓明園、清東陵、承德避暑山莊等著名文化遺產建筑背后均有雷氏家族身影。
中國清代“樣式雷”建筑圖檔作為重要的人類檔案遺產,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關于中國古建設計理念和方法的珍貴建筑檔案,終結了世界建筑史上中國古代建筑設計理念和方法空缺之說。2006年3月底,國家圖書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秘書處提交“樣式雷”圖檔申報材料。2007年8月,清代“樣式雷”建筑圖檔正式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國家圖書館是‘樣式雷’圖檔收藏量最大的文博單位,永修是‘樣式雷’的祖籍地,本次研討會在永修舉辦具有特別的意義。”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張志清表示,希望通過舉辦研討會,搭建交流合作平臺,激發研究創新靈感,深入闡釋“樣式雷”圖檔蘊含的文化意義和文化價值,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萬一君介紹,多年來,江西持續加大對“樣式雷”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成立“樣式雷”文化研究會、開展“樣式雷”鼻祖誕辰紀念、打造“樣式雷”祖居地,努力讓這一世界記憶遺產煥發新的光彩。“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保護好、展示好、利用好‘樣式雷’世界記憶遺產,推動‘樣式雷’文化的研究、傳播和應用,弘揚和推廣其蘊含的‘大國工匠’精神,向世界講好中國獨特的建筑藝術故事。”
研討會期間還舉辦了多場專家研討,圍繞《“樣式雷”家族與圖檔研究》《“樣式雷”與中國營造技藝遺產》等議題展開深度交流。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樣式雷”家族是中國古代建筑師的杰出代表,他們留下的建筑設計圖紙、燙樣和家信、日記這些檔案遺產與其參與設計、建造的宮殿、苑囿和陵寢等文化遺產,以及“樣式雷”故里濃厚的家風文化傳承,是具有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討會是全國乃至全世界首次系統闡釋“樣式雷”文化傳承發展意義,也是首次系統闡釋中式建筑檔案活化價值,為探索世界級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作為“樣式雷”文化的發祥地,近年來,永修縣以梅棠“樣式雷”祖屋保護利用為契機,從“樣式雷”家風文化抓起,啟動系列“樣式雷”文化內涵挖掘和品牌培育動作,積極傳承打造好“樣式雷”文化品牌。(完)
編輯:trsadmin
上一篇:
站在孩子立場的兒童文學 《我的名字叫啊噸》研討會舉辦
下一篇:
相聲表演藝術家陳涌泉去世 享年9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