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建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的進程中,我市突出“創新統籌職能、創新政策措施、創新產業引導”,改革旅游業體制機制,實現旅游目的地整體發展。
創新統籌職能
15日,在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赤壁旅游第一巡回法庭、旅游警察大隊、旅游市場監督管理分局開始在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履行職能,標志著該市旅游事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今年5月,赤壁市旅游發展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并構建“1+3+N”綜合執法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旅游行業執法機構,推動國家旅游質量與安全、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貫徹執行。
近年來,我市在創新市場監管機制上,設立旅游工商、旅游法庭、旅游警察,探索“1+3”聯合執法模式;在全域旅游管理體制上,赤壁市、通山縣完成了“局”改“委”工作;在簡政放權上,完成導游管理體制改革;在門票價格管理上,執行景區旅游門票價格管理新方案……這都是推進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建設結出的碩果。
目前,全市在建旅游項目28個,擬開工項目12個,在談招商策劃類項目28個,崇陽大嶺村成功入選省級旅游名村、羊樓洞生態茶業產業園入選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黑山茶營地獲得“國家汽車自駕運動營地”稱號……
創新政策措施
自2015年12月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以來,我市精心編制《咸寧市“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九養咸寧”旅游休閑業態規劃》、《咸寧月光旅游經濟發展規劃》、《葛仙山國際生態旅游度假區概念性策劃》、《雋水河百里畫廊概念性策劃》、《潛山“三臺八景”景觀規劃》等6個系列規劃,完成《幕阜山綠色產業帶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方案》。啟動解讀“小城故事多”工程,編寫完成《咸寧旅游故事》、《咸寧導游詞》、《咸寧味道》等讀本,提升城市旅游價值。
綠色生態是咸寧的金字招牌,旅游業是咸寧的支柱產業。我市旅游業曾處于“三期交織,兩個跟不上”即黃金發展期、結構調整期和矛盾凸顯期,旅游產業供給跟不上消費升級的需求,政府管理和服務跟不上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形勢。
自2015年12月以來,市委、市政府從思考到實踐,統籌布局,全面設計,步步為營,沉穩有力——
市委召開與黨外人士雙季座談會,商討旅游改革創新與大旅游產業發展,在全社會營造關注旅游、參與旅游、支持旅游、推動旅游的良好氛圍;
市政府多次召開“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建設暨旅游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協調解決改革過程中的問題,推進工作責任落實,確定了“月調度、季督查、年考核”的工作機制;
市人大對全市《旅游法》執行情況進行執法大檢查,在檢查中發現問題、整改問題,以問題為導向,謀劃改革、推進改革;
市政協開展幕阜山綠色產業帶建設專題調研,召開政協常委會議專題聽取幕阜山綠色產業發展規劃報告,形成高質量的專題報告;
《咸寧市建設首批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實施方案》出臺:實施“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戰略,堅持先行先試,形成多點支撐、多極帶動、多業融合、多元發展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
創新產業引導
目前我市在合力興旅、科學考評、明晰責任、體制改革、綜合監管等方面取得實質性成效,改革試點亮點紛呈:
赤壁市連續三年在《商旅時代》雜志上進行旅游整體形象宣傳;發布“赤壁城市公共形象體系”(城市LOGO、口號、赤壁寶寶);建設了“赤壁全域智慧旅游導覽系統”;形成春季賞花采茶、夏季觀荷品蓮、秋季鄉村采果、冬季沐泉看雪的系列活動;重點打造的“三國研學游”、“萬里茶道尋源”品牌旅游線路全面上線推廣,設計包裝“知青文化”旅游線路產品。
嘉魚縣制定《嘉魚縣鄉村旅游改革創新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完成《關于落實〈咸寧市建設首批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實施方案及任務分解表〉工作方案》;出臺《嘉魚縣鄉村旅游改革創新措施》,成立旅游項目建設開發作戰指揮部。
通山縣成立縣公安局旅游警察大隊、縣工商行政管理局旅游市場監督管理分局、旅游巡回法庭,印發了《通山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旅游市場綜合監管工作的通知》,成立旅游市場綜合監管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全縣旅游發展大會暨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九宮山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動員大會。
……
在推進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建設中,我市充分發揮黨委政府的主體責任,準確把握旅游業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地位,以更大力度構建相匹配的制度保障,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體制、區域合作機制、旅游投融資機制、發展保障機制,奮力率先闖新路出政策出成果。(咸寧日報記者 劉子川)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圖文:永安閣景區規模初現
下一篇:
咸寧市首家企業通過檔案工作目標管理“省一級”考評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