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2000年前,一個咸寧嘉魚的牧童,用腳下的泥土,捏成世界上第一個泥哨子,這就是被稱之為“天籟之音”嗚嘟的前身。
說起嗚嘟,就不得不說“嘉魚”縣名的歷史淵源。
春秋時期,一位帝王乘船南巡,到一處地方看見魚兒在江上跳躍,于是就命隨從抓來烹煮,嘗過以后大贊:“佳魚,佳魚。 ”嘉魚因此得名。而流傳于這里的“泥哨”亦為魚形,傳說取于民間的圖騰,意在感恩帝王賜縣。起初,嗚嘟為牧童用作喚牛,后經歷代改進,成為了一種樂器,一直流傳于長江中下游。
1985年,經省級“非遺”傳承人畢寅生先生發掘整理加工,嗚嘟擴增了音域,走上了舞臺,并多次隨國家級藝術團出訪演奏。嗚嘟以其音色圓潤渾厚,享譽海內外。
如今,嗚嘟已被列入首批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演奏之外,亦廣泛得到文博、收藏、旅游愛好者的青睞,成為最具湖北特色的古代樂器和藝術藏品之一。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稀有的藝術奇葩——提琴戲
下一篇:
穿越時空的樂器——盆鼓
擊鼓而戰、擊鼓而歌、擊鼓而舞,這是鄂南文化藝術領域的一枝奇葩——盆鼓。雖飽經滄桑,卻歷久彌新。 “盆鼓”,又稱“...
“干完活,歇歇火,拍拍打打呀咿子喲。我拍你,你拍我,拍走辛苦就快活。拍拍打打真高興,叫聲伙計漲點勁。漲勁拍得事事順,...
三千年的歷史,恍如一瞬。那吳楚交兵的聲聲戰鼓,依然回響在人們的心頭。走近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山鼓,我們可以聆聽...
一個稀有文化物種,在光怪陸離的現代藝林,奇特地芬芳著,這就是咸寧崇陽提琴戲! 在我國300多個戲曲劇種中,提琴戲,...
約2000年前,一個咸寧嘉魚的牧童,用腳下的泥土,捏成世界上第一個泥哨子,這就是被稱之為“天籟之音”嗚嘟的前身。 說...
12月6日,記者從省文化廳獲悉,由國家文化部主辦的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活動將于12月19日在北京開幕。省豫劇二團的豫劇《程嬰救...
近日,上海滬劇院傳出消息,經典滬劇《雷雨》將代表上海戲曲院團,于明年1月8日、9日與全國各地區18臺劇目一起參加由國家文化...
早在1959年,作為隴劇開山之作的《楓洛池》進京向國慶10周年獻禮演出,一經亮相火爆異常,連演20多場,并兩次走進中南海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