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強進
也許是機緣巧合,在一年的時間之內,我竟兩次從咸寧來到孝感,走進五十多年前曾讀過小學的孝感二附小(孝感師范第二附屬小學)。兒時的記憶早已模糊或淡忘,過去的校園已物是人非,但校園里的茵茵綠色卻仍如五十多年前一樣,成為引發思緒的觸點。
在學校的雅韻樓前、逸夫樓下,仿佛在時光深處又看見了半個世紀前的自己。那個小男孩,打著補丁的書包拍打著后背,腳上的塑料涼鞋踢起細碎的塵土,奔跑著、嬉鬧著從北門外內正街95號走向學校,最后在上課的鈴聲中迅速消失在教室里。
在我成長的歲月里,在二附小才讀了兩年書。由于父母都在咸寧工作,幼時的我由祖父母照料。當我一年級讀完后,老師對祖母說,這孩子聰明靈光,可以不讀二年級,直接跳級去讀三年級。
老師要我跳級,對祖母來說有兩個好處,就是孫子除了給她帶來榮耀外,也節約了一年的學雜費。令她永遠都不會想到的,她的這一個小小的決策,卻無意中影響了我的一生。在語文、數學(那時叫算術)兩門課程的啟蒙時期,語文可以通過課外閱讀、老師輔導進行補課,但數學的連續性、嚴密性、遞進性卻是不可以中斷的。不學習二年級要掌握的100以內加減法、表內乘除法、基礎幾何圖形認知、長度單位與時間測量以及簡單統計與邏輯推理,又怎么能學好三年級數學的四則運算綜合運用、分數初步認識、應用題解決、幾何空間、測量與單位換算以及貨幣與容量?更何況小學生學習數學是要從具體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從機械記憶發展到理解記憶,重點培養數感、運算能力、空間觀念,進而通過逐步進階的內容編排實現認知建構。可惜祖母并不知曉和理解這些。由于整個小學二年級數學的斷檔,加上我似乎天生就不喜歡數學,于是乎,我的數學成績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直線下降直至一落千丈,轉學到咸寧后,每一學期期末成績單的“老師評語”一欄上,都少不了“重文輕理”四個字。其實我心里清楚,豈止是“重文輕理”,應該是“文強理差”才更貼切。只是那時取消了高考,也不追求升學率,學工學農學軍大大超過文化學習課程,“不學數理化,照樣打天下”理直氣壯,“反潮流”的“白卷英雄”洋洋得意,我高中“畢業”也“上山下鄉”到農村“廣闊天地”當了一名知青,接受了近 3 年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不過有時自己也會暗想,倘若是在如今高考的指揮棒下,像我這樣數學幾乎不及格的學生是斷不能完成高中學業的。1977、1978連續兩年高考落榜,面對數學考卷“兩眼望青天,兩手摸白紙”,差的就是數學這一環。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孩提時期的記憶是碎片化的。半個世紀過去,讀小學時的往事好像一泓深潭,再難泛起漣漪。想得起的老師和同學,搜腸刮肚、絞盡腦汁,也只有校長李開源、班長田慶芳了。依稀想得起來的事情,一是和班上的同學們排練了以毛主席詩詞《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為名的歌舞節目,還在人民廣場旁邊的露天體育場進行了演出;二是有一次上廁所時因褲帶解成了死結,尿濕了褲子,只好跑回家里換條褲子再來上學。好在學校就在我家的后面,往返用不了多長時間。當老師責問為什么遲到那么長時間時,我用一個善意的謊言搪塞了過去。
在二附小的學習生活只有兩年,但就是這兩年卻改變了我的成長軌跡,對文科的愛好和執著自二附小開始并與日俱增,使得招工進城時成了擇業的砝碼,參加工作時成了從事文字工作的基礎。今天二附小的校訓是“和雅明德,修真達睿”,而 “三特”治學理念中的“學生有特長”,倒真是培養了我的一點兒語文特長。若沒有在二附小跳級的經歷,我的人生之旅指不定會在哪里拐彎變道。今天還能“白發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還真該感謝二附小才是。
五十多年的光景有如白駒過隙,轉瞬之間。但短暫的二附小學生歲月,卻如同那甜蜜溫潤的時光膠囊,在心底慢慢融化;好似校園里的青枝綠葉,在記憶里不會凋零枯萎……
編輯:但堂丹
每到冬季的早晨,送孩子上學的車輛都會堵在玉泉小學門口,導致整條街道來往的車輛行駛緩慢,遇到下雨天就更是水泄不通,讓過...
2021年,通山團縣委積極申請,通山縣順利成為項目縣之一,今年是第二次舉辦縣級聯賽。
通過“傳幫帶”引領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實現師德師能提升、學生成長提速、學校發展提質,共建高質量發展共同體。
”第二小學校長梅冬麗表示,市第二小學教聯體首屆冬季趣味運動會的成功舉辦,激發教聯體學子發揚全力拼搏、勇于吃苦的運動精...
通過此次教研活動,實現教學優質化、教育特色化、學生發展全面化的均衡發展,打造咸安教聯體品牌貢獻一份力。
在今后的教學中,第四小學還會繼續利用各種方式,為教師成長創造更多的機會,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
咸寧網訊(通訊員吳俊藝)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此次走進小學體驗,為升入小學做好了思想...
通過此次參觀體驗活動,讓孩子們對小學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也為他們順利邁進小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7月1日,咸寧市第二小學教聯體總結表彰大會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