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被稱為我國書法的自覺時期,不僅是將秦以前的篆書變成我們今天可識的隸書,更是其筆法的發展與豐富,為以后的楷書、草書、行書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最早的草書出現在漢代。當時對草書的概念與今天不同。因當時嫌書寫隸書或篆書太慢或繁,故而將其“草草而就”,即簡約省減或連帶一些筆畫,稱草書,而今天我們說的草書是指東晉以后有特定書寫符號的草書(如左圖)。
漢代草書寫于竹片或木片上,稱竹簡或木簡,因而其書寫流暢、運筆自然。由于趨簡求快,故將筆畫與筆畫連帶或省減,又將毛筆上下提按,捺筆收尾翹起,帶有隸書影子,簡約靈動卻不簡單呆板。
透過漢簡草書簡約的線條,我們會想到隱居深山的高僧,清雋靜謐、淡定寡欲,與今天熱鬧、浮燥的文藝心境形成強烈對比。(盧方祥)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組圖:晨曦中的國家森林公園
下一篇:
組圖:通山寶石村老屋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