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理發(fā)店(攝于赤壁新店老街)
彈棉絮(攝于汀泗橋鎮(zhèn)老街)
▲修傘的老人(攝于汀泗橋鎮(zhèn)老街)
▲做秤(攝于汀泗橋鎮(zhèn)老街)
打鐵(攝于汀泗橋鎮(zhèn)老街)
“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這句諺語耳熟能詳,卻鮮有人知道這句話是用來描述“補碗”這門消失的手藝的。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工業(yè)品價格越來越低廉,人們更多的時候選擇買一次性消費的產(chǎn)品,對于用舊用壞的產(chǎn)品,大都一扔了之。家傳的手藝不再吃香,手藝人一展身手的機會越來越少,走街串巷的手工匠人少了,許多凝聚著民間智慧的老手藝失傳了……
在汀泗橋鎮(zhèn)、赤壁新店、通山的馬槽街等老街,依然保留著許多老作坊和老手藝。鐵匠鋪里叮叮當當,裁縫店里嘈嘈切切……親切的聲音,氤氳著懷舊的氣息。彈棉花的師傅背著彈弓,把一床棉花彈得四面飛舞;又老又舊的理發(fā)店里,抽著旱煙的老人邊嘮嗑邊等理發(fā)匠為自己剃頭、刮面,那熟悉的畫面,凋零著各種久遠的回憶。
每一種老手藝,都是生動的故事。每一個生動的故事里,都飽含著生活的真諦,這需要我們細心觀察,用心體會。
風箱拉得呼呼地響,爐膛里的火苗躥得老高。打鐵師傅把鐵塊塞進去,直到燒得通紅才拿出來,放到鐵砧上,開始捶打。打鐵要趁熱,打鐵師傅像密集的雨點落到燒紅的鐵塊上。在不絕于耳的“叮當”聲中,一件器具很快就鍛打成型了。(攝影/詹文峰 文字/杜培清)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組圖:老百姓的一眼泉
下一篇:
組圖:龍宗禮的剪紙情懷
每天,我們常常會看見這樣的身影:在車水馬龍的街頭裝運電器;在高樓林立的小區(qū)樓梯間,背著大箱子艱難上樓。他們,就是普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