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續坤
與璀璨繽紛的春天相比,神奇的大自然將酷夏裝扮得生機葳蕤,彰顯得綠意盎然,其綿延不絕的壯景,仿佛一幅大寫意的潑墨山水,給予視覺以強烈的沖擊力;然而我為之歡欣的,卻是幾點并不顯眼的金黃,以及對金黃垂涎欲滴的兩只鳥雀。——這是畫魂,這是詩眼,這是夏天最具藝術通感的部分!
那金黃,其實就是高掛枝頭的枇杷。盡管枇杷成熟時只有玻璃球大小,而在鄉村,在所有孩子的眼中,那無疑是一顆顆耀眼的珍珠,是一枚枚營養的蛋黃。為此,頑皮的孩童會迫不及待地爬上樹,摘下一串串,囫圇吞棗地吃上一頓;即使不會爬樹的,也會自己搬個凳子,在竹竿上綁把鐮刀,然后朝著枝頭隨便一拽,也能輕而易舉地采到。母親出于安全的考慮,從來不允許我們上樹,不過嘴里經常這樣念叨:“夏月枇杷黃似桔,年年新果第一批。”言下之意,進入夏日,有的是機會大快朵頤。的確,紅的櫻桃、青的棗子、綠的西瓜,一個緊跟一個粉墨登場,足以讓我們小小的肚皮撐得滾圓滾圓;可對我而言,留下深刻印象的,依然還是被譽為“果中之皇”的枇杷。
我家院中的枇杷樹,是我10歲那年親手栽下的。當時家中的經濟條件有所好轉,省吃儉用的父母,不僅將原來的老房子推倒重蓋,而且圈了一個很大的院子。母親先在四周種了些野生的花草,印象中有薔薇、牽牛、梔子之類,后來覺得院里還是空落落的,父親便提議去買些果木回來栽種,說既可以美化庭院,以后還可以給孩子們解饞。于是,忙前忙后的我與母親一起,在院子的四角各栽了一棵枇杷、桃樹、梨樹、柿樹,中間還架了一藤葡萄。
由于枇杷是最早結果的,我們弟兄三人從春天開始,就望眼欲穿地打量枇杷樹了。枇杷樹和廣玉蘭非常相似,遠遠望去就像一把撐開的雨傘;但是枇杷的奇異之處在于,它秋日養蕾,冬季開花,春來結子,夏初成熟,故被人稱之為“果木中獨備四時之氣者”。枇杷的花好像特別害羞,其形似白非白,又似綠非綠,雖是一叢一叢的,可實在是太小了,藏在寬闊的綠葉間,不留心細看,誰也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也不知什么時候,花兒消失了蹤影,樹上留下了青色的小果子,不過此時依然是不顯山露水,不好出風頭。轉眼之間,百花凋零,蟬鳴漸起,你再冷不防地舉目一望,那金燦燦、黃澄澄的枇杷,不知什么時候早已掛滿枝頭,它們一簇簇地襯著綠葉,一球球地相抱相擁,是那樣的耀眼,那樣的高貴,儼然成了夏日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無怪乎文人墨客別出心裁地給枇杷冠以“金丸”的美名,并留有“樹繁碧玉葉,柯迭黃金丸”的生花妙筆,留有“居僧記取南風后,留個金丸待我嘗”的佳構妙制。
母親說,枇杷的別名甚多。后來眾覽群書,我還得知古人有稱枇杷為“盧桔”的。宋代蘇東坡有“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桔楊梅次第新”的詩句;唐代宋之問也有詩云:“冬花采盧桔,夏果摘楊梅。”近代藝術大師吳昌碩在一首題畫詩中也曾這樣稱呼:“五月天熱換葛衣,家家盧桔黃且肥。鳥疑金彈不敢啄,忍饑向東林間飛。”有趣的是,古人還稱枇杷為“琵琶”。北宋寇宗所著《本草演義》中說,是由于“其葉,形如琵琶,故名”。古時有位書生不知內情,一次收到朋友送來的一籃枇杷,見禮帖上寫有“琵琶”兩字,誤以為白字,自覺好笑,于是回贈一詩給予譏諷:“枇杷不是那琵琶,只為當年識字差,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絲管盡開花。”結果譏人反被人譏,一直傳為笑柄。
而我現在是不愿躲在六樓的書房里暗笑的,因為母親剛剛來了電話,她希望我明天就能回去嘗鮮呢!終于,我又可以像宋代詩人戴復古那樣——“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了……
編輯:但堂丹
咸寧網訊記者黃柱、特約記者童金健、通訊員廖媛媛報道:連日來,赤壁市黃蓋湖鎮楊梅農莊一年一度的采摘節火熱進行中,吸引不...
朱麗平(通山)要問家鄉春末夏初吃什么水果,我想非枇杷與楊梅莫屬了。綠荷短暫的歷程中,荷葉時卷時舒,荷花日開夜合,相互映...
咸寧網訊記者黃柱、特約記者童金健、通訊員袁俊報道:6月25日,在赤壁市余家橋鄉楊梅基地,汗水浸透了果農江西川的衣背,他提...
6月14日,位于余家橋鄉的湖北大豐收果業發展有限公司楊梅基地,枝頭綴滿了或鮮紅、或紫黑的楊梅。
該農莊現有楊梅500余畝,種有黑炭梅、荔枝梅、東魁梅、水晶楊梅等品種,采摘季近一個月,吸引了周邊游客進園嘗鮮,帶動當地就...
眾所周知,傳統楊梅酒就是“楊梅+白酒”的組合,多少楊梅多少酒都是看得見的比例,而金梅酒因為工序的要求,要2斤楊梅,才能...
4月7日,赤壁市余家橋鄉,驅車行駛在平坦通暢的瀝青村道上,兩旁是茶花、銀杏等風景樹,沿線是楊梅、桃、梨等果樹,滿目翠綠...
基地的示范效應帶動了廣大林農競相種植,他們通過種植銷售苗木步入了致富之路,日子像芝麻開花節節高,越過越紅火。
據了解,今年,該基地從浙江引進新品果苗8000余株,預計5年后開始掛果,畝產量1500公斤左右,主要用于釀制果酒。
從一個打工返鄉的青年,到一身本領的現代高素質農民,鄭普雄用堅持與熱愛在希望的田野上,繪出一幅現代農業的精彩畫卷,也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