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升
今年,正值谷雨時節,未逢降雨,格外地晴朗。幾個大幕高中畢業的同學相約,上通山大幕山去,看看打小就熟知的杜鵑花。鄂地的杜鵑花,在我們這地方叫得更多的是“映山紅”。我們大幕山區的土話,就其諧音叫“煙袋紅”,因為其枝干曲彎多結節,宛如老輩人吸煙用的“旱煙袋”,所以得名。
我們一行興致勃勃地從溫泉出發,過大幕集鎮常收,沿“東源櫻花谷”上山的通道,約莫一個半小時,便到了大幕山頂的櫻花谷觀景臺,其間修竹頎頎,筍香裊裊,草木蔥蘢,櫻桃泛黃。我們摘而食之,滿口酸澀味兒,一股穿越滄桑歲月的童年味道油然而生。
由于大幕山上通往杜鵑花景區的道路正在維修,加之是周末,車流擁擠,我們決定舍車徒步,西行往杜鵑花密集處疾行。沿途人流如織,烈日灼身,翻越一道又一道山梁,年逾花甲的我們,也覺著口干舌燥,虛汗微微了。終于,在山嘴處,一眼望見了眼前的一片紅彤彤的世界,我們的心情不覺豁然開朗,歡呼雀躍起來。只見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海,在陽光的映照下,一如之前所見,如火光,似烈焰,也像漫天的紅霞,流光溢彩;更像翻卷的紅旗,讓人澎湃激越。我們迫不及待地融入到這紅色的海洋中,近乎忘情而酣暢淋漓地游覽,盡情地揮灑和釋放著我們自由放飛的情緒。
上得山來,在花徑廊道處,一位中老年婦女在講述自己過往經歷時,對她的孩子說的一句話,勾起了我對往事的懷念。她說:往昔,這東西(杜鵑花)是可以吃的,是可以用來解渴的。是啊,童年、少年時期的我們,沒少邂逅過這種花朵,只是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人們沒有現在這樣上山來賞花游玩的閑情逸致,更多的時候,都是在山間砍斫家用的柴火,或者在野地挖苦菜,打豬草。
下得山來,見山下不遠處,就是大幕山通山界的一處水源地——大幕山水庫,方才想起這滿山的紅杜鵑,其實就在大幕山主峰灶背崖的南坡。這倒讓我想起了我的老家——大幕鄉東源村陳金莊,老家的對門山就是灶背崖。我方回過神來,這才明白,原來我每次來看大幕映山紅的位置,就在我家鄉對門山的山之南!
由于我們停車處在“櫻花谷”景區,兩地相距有七八里地,這一來回,加之路況崎嶇,自然辛苦難耐。下山至常收集鎮吃飯處,已經是下午一點半左右了!苦趣之中所蘊含的樂趣,也只有生活在現在社會的我們才能體會。物質條件的充盈,讓我們有了這種對品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才有這份閑情,才能領會這份野趣!這倒是讓我聯想到了我的父輩們,在那個物質生活匱乏的年代,再美的風景,又哪里抵擋得住饑餓的誘惑?即便是在我的家鄉不遠處的山之南,即便是有這一處風光旖旎的絕美所在,我相信父輩們肯定也不會涉足于此,作一次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遠行!而面對今日今時我的這種行旅和遭遇,如若是時空穿越到四五十年前,我那當了一輩子窮教師的父親,我那與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如老黃牛般的二叔父,還有我那一生含辛茹苦,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母親,都會異口同聲地說出這樣的幾句話:“你吃多了!有這個氣力,不如去打兩籃豬草,斫兩捆柴!”
編輯:但堂丹
如今,再走外婆路開車也就半小時車程,每年我必登峰造極大幕山,看一看曾經踩過的路,望一眼母親曾經帶著我們兄弟姐妹“逐日...
在閑暇之余調節身心,舒緩疲憊,養精悅神,重振旗鼓,熱愛生活,品味生活,享受生活,奮進人生。
2月28日,嘉魚縣官橋鎮田野集團,春光無限,葫蘆絲聲悠揚。
■王艷(溫泉)說起禾雀花,我想起了不是故鄉勝似故鄉的小山村——湖塘園,它位于咸安區桂花鎮南川村。
人間四月芳菲始,大幕杜鵑映山紅。近日,通山縣大幕山森林公園野生杜鵑進入盛花期,漫山遍野紅彤彤,春意盎然,吸引了不少游...
賞花時間:4-5月線路導航:通山縣大幕山森林公園周邊景點:九宮山/隱水洞/龍隱山/富水湖周邊住宿:九宮山國際全景大酒店/九宮...
人間四月芳菲盡,大幕杜鵑始盛開。晴時,一覽無遺仿佛世外洞天,每年花開時節都吸引了八方游客到大幕山觀賞杜鵑花。
■王艷(溫泉)前段時間,父親居住小區的老人們相互邀約,一起去九寨溝旅游。活著、走著、看著、欣喜著,一任滄桑,云水悠悠...
深紅、淺粉的杜鵑花梯次鋪展,宛如云霞落人間。
2017年經省委宣傳部批準設立,由湖北省文聯主辦、省民協承辦,是全省唯一的民間文藝專業獎項,每兩年舉辦一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