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月
“簰洲灣,簰洲灣了不起,長江見你,回頭三十里……” 著名詩人馮康男多年前游覽嘉魚簰洲灣后,激情滿懷寫下的詩句,至今在我腦海里記憶猶新。
今年5月的一天,我和嘉魚縣殘聯的七十多位代表,前往簰洲灣瞻仰簰洲灣抗洪烈士陵園,參觀簰洲灣 98抗洪紀念館。
我對簰洲灣的認知甚少,僅知道相傳簰洲灣舊時有 “小漢口” 之稱,商賈云集。“簰洲一條堤,家家打蘆席” 的民諺流傳甚廣,“簰洲圓子” 和上世紀八十年代的 “簰洲小曲酒” 也遠近聞名。國家非遺民間樂器嗚嘟,起源于簰洲灣古時放牛娃用泥巴捏成的樂器,經非遺傳承人畢寅生研制推廣后,現已享譽國內外。
四十多分鐘的車程后,我們來到了位于中堡村的抗洪烈士陵園。青山無語花垂淚,綠水嗚咽草含情。我們手持鮮花,緩步進入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以抗洪英雄高建成烈士為首的十九座墓碑巍然聳立,墓碑基座上的烈士塑像英氣勃勃,栩栩如生。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一一向英烈們默哀、獻花、致敬!他們是我們的人民子弟兵!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瞻仰完畢,我們驅車前往簰洲灣98抗洪紀念館。公路旁的村莊干凈整潔,一望無際的田野里,金黃的麥子已成熟,等待農民的收割。寬廣的簰洲鎮街道車水馬龍,商鋪林立,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簰洲灣98抗洪紀念館里,隨著講解員聲情并茂的講述,伴隨一個個展覽廳聲光影像現代科技的演示,波瀾壯闊的98抗洪搶險英雄壯舉重新浮現在我們眼前……
1998年6月至8月,長江流域暴發了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流至簰洲灣轉向西流三十里,獨特的地貌使其成為保衛大武漢的天然屏障,同時也增加了簰洲灣的防汛壓力。8月1日夜,簰洲灣大堤突然潰口,洶涌澎湃的洪水瞬間無情地吞噬了田野、村莊、農舍。
前來救援的解放軍指戰員高建成在險情面前,把生的機會留給戰友,在洪峰中托舉戰友而英勇犧牲,年僅三十三歲。
七歲的江珊被奶奶推上一棵樹,奶奶遇難前對她說:“緊緊抱住樹干,死也不松手!等頭上戴紅五星的解放軍叔叔來救你!” 小江珊在滔滔洪水中,緊緊抱住樹干,堅持了九小時,終于迎來生命的曙光,被解放軍王明華救下…… 災后,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她茁壯成長,如今已成為武漢鐵路公安處的一位民警……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簰洲灣的災情,牽動著黨和政府、全國人民的心。來自全國的救援資金和物資,極大地鼓舞著抗洪救災軍民的斗志。一封封請戰書像雪片般飛到指揮部,“哪里有困難,我們上!哪里有危險,我們上!” 抗洪救災的軍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冒著高溫酷暑,肩挑手扛,大戰洪魔,涌現出一個又一個英雄群體和個人,將災害損失減少到最小。
洪災過后,英勇無畏的簰洲灣人民迅速開展生產自救和災后重建,重筑大堤,重建家園。如今的簰洲灣已建成臨港工業新鎮。
展覽廳的沖鋒舟,仿佛屹立著戰士們英勇向前的高大身影;玻璃柜里的請戰書,似乎回蕩著共產黨員的鏗鏘誓言;大幕上的簰洲灣新貌,如詩如畫,展現著簰洲灣人民的幸福生活。
在簰洲灣抗洪烈士陵園,在簰洲灣 98 抗洪紀念館,我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我們的靈魂一次又一次得到洗滌和升華。那首當年傳唱全國的歌曲《為了誰》仿佛又在耳邊響起:“泥巴裹著雙腿,汗水濕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誰…… 我的父老,我的鄉親,我的兄弟姐妹……”
二十多年過去,在西流簰洲灣這塊熱土上,英雄無悔長眠,家園浴火重生。簰洲灣,這顆鑲嵌在長江之濱的璀璨明珠,正煥發著耀眼的光芒,那么亮,那么美!
編輯:但堂丹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姜明助夏正鋒4月10日上午,市委書記孟祥偉帶領市水利和湖泊局、市應急管理局等單位負責人,到嘉魚縣檢查防...
彭珍(嘉魚)又是一年春草綠,家鄉的大堤又綠了。長江邊長大的孩子,在一馬平川的田野綠世界里奔跑,記憶里有許多親切的回憶...
受長江中上游降雨、三峽水庫泄洪和洞庭湖來水影響,長江咸寧段水位持續上漲。“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防汛無小事責任...
現場,黃龍大堤8個防汛分指揮部50余人全部到場,他們一路走、一路聽,認真學習黃龍大堤防汛指揮部副指揮長周湘波現場講解,汲...
市公安局迅速啟動戰時機制,長江沿線的赤壁、嘉魚、咸安等主戰場,公安民警聞令即動,迅速奔赴防汛一線,牢牢守住大江大河大...
7月31日,無人機拍攝的嘉魚縣簰洲灣大堤,猶如一條巨龍鎖住滔滔江水,蜿蜒伸向遠方。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袁燦特約記者江開群攝。
“我是黨員,我承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恪盡職守、持續作戰……”8月3日,斧頭湖嘉魚圍堤防汛指揮部臨時黨總支組織11個臨...
13日,在嘉魚縣魚岳鎮護城堤永逸閘下,幾名防汛老兵仔細巡查閘室內邊墻及護城干堤安全隱患。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大樂陳紅菊...
7月16日,赤壁市赤馬港街道黃龍大堤四清垸柏樹塘段,赤壁市公安局干警正在清理堤壩上的雜草,方便巡堤查險。咸寧日報全媒體記...
主動請纓、日夜堅守,持續奮戰、身先士卒,這是長江四邑公堤咸安段5號哨所,咸安區溫泉街道辦事處黨委委員、防汛搶險突擊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