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及翻閱《圍棋的故事》(入選2025年5月中國好書推薦書目),“故事”二字便引起了我的注意。什么是故事呢?故事是通過敘述手法呈現(xiàn)的帶有寓意或連貫情節(jié)的事件描述,包含真實的歷史與虛構的創(chuàng)作。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隱晦的皎潔的,欣喜的哀傷的,人類的成長由一個個故事組成;中華民族同樣有自己的故事,輝煌的、屈辱的,血淚的、反抗的,數(shù)千年宏闊的歷史中或大或小的故事不計其數(shù)。
小圍棋藏大乾坤,文化內(nèi)涵深厚
真實的故事要求“歷史”的支撐,圍棋是一門起源于中華民族的古老的藝術,毋庸置疑擁有悠久的歷史。但圍棋作為對象化的物而存在,棋枰之上、棋盒之中、兩指之間的黑白子,看起來簡單渺小,不如書法、美術等藝術門類范圍更大、話題更多,在地位上也不如二者“正統(tǒng)”,它會有怎樣的故事呢?帶著好奇閱覽《圍棋的故事》,而后發(fā)現(xiàn),小圍棋有大“肚量”,圍棋作為藝術擁有豐厚的文化內(nèi)涵,或真實或虛構的故事傳遞著不同的情感與意識,成為復雜玄奧世界的一種象征。
《圍棋的故事》一書以深入淺出、通俗簡明的方式,講好了數(shù)千年華夏文明中的圍棋:我們詫異于《聊齋志異》中因嗜弈而忘卻死生的“棋鬼”書生,敬仰在懸崖的白刃格斗中拼出一條血路的大師吳清源。好弈的戚夫人因卷入權力的斗爭而淪為人彘的悲慘結局印證著“成者為王敗者寇”的道理;孟子從實用功利角度出發(fā)提出了“博弈不孝論”,然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人的性格、行為、思想能夠深深地被環(huán)境塑造;蘇東坡在貶謫之路上越走越遠,觀棋之時“勝固欣然敗亦喜”的豪放曠達可作為當代人的人生信條——這些故事在趣味之外,又蘊含深刻的人生至理。
當竹林七賢“越名教而任自然”,圍棋成為魏晉文人士子對高揚生命意識與自由意識的無聲吶喊;當南宋臨安成為詩酒琴棋歌舞地,圍棋演變?yōu)橛凶R之士在繁華似夢的溫柔鄉(xiāng)中的一種精神寄托……又不知晚清國運衰頹的背景下,中國棋手抗衡日本棋手而連連慘敗,落盤時聲樂相和的棋子是否奏出了一曲曲哀歌呢。棋運與國運,棋道與人生,原來是如此地勾連牽絆,演繹出無數(shù)的五彩斑斕。
以故事串圍棋史,兼顧江湖與廟堂
故事總是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在對故事的瀏覽中,我們仿佛可以做到“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腦海中放映的一幅幅畫面連接著古與今,讓我們最大可能地身臨其境,這是故事的魅力。故事的另一特點是通俗性、大眾性,它以平實易懂的語言和生動形象的敘述收獲大眾的喜愛,被人津津樂道。《圍棋的故事》以時間為線,通過諸多相關的故事串連起圍棋的起源、發(fā)展、輝煌、鼎盛、衰變,閱覽完畢方可知,原來圍棋也有如此多的“舊聞”與“熱點”供人玩味。不同于同主題的其他圖書,《圍棋的故事》從小處入手,在故事之外,圖文互鑒,以圖補文,以文釋圖,給讀者以新鮮和趣味,兼顧專業(yè)性與通俗性。
通俗并不意味著不專業(yè)、不嚴謹,《圍棋的故事》一書雖然用諸多故事貫穿其中,但故事的背后是圍棋的歷史,圍棋的發(fā)展史又照應著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史,是華夏文化的活態(tài)演示,恰如書作者所說,圍棋之“小史”,映照著華夏之“大史”。因而該書在具有普及性的同時也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做到了“兼顧江湖與廟堂”。
《圍棋的故事》按照年代的順序梳理圍棋的發(fā)展過程,縱觀圍棋文化發(fā)展脈絡,可大致分為五個部分:從“堯造圍棋”的原始公社制時代到先秦兩漢時期為圍棋的起源期;魏晉時期生命意識與自由意識高揚的氛圍下,圍棋成為獨立的精神存在,此為圍棋的發(fā)展期;唐代翰林棋待詔和棋博士制度的設立、圍棋西游與東渡之時的廣泛傳播,以及宋代經(jīng)典棋藝理論著作和棋譜、棋勢的匯集,職業(yè)棋和業(yè)余棋的進一步分野,充分彰顯出唐宋時期為圍棋的繁榮期;元明時期的過渡之后,圍棋在清代步入鼎盛——明末清初的過百齡、周懶予,清早期的黃龍士、徐星友,中期著名的四大家梁魏今、程蘭如、范西屏、施定庵……清代棋界可謂群英薈萃、群雄紛爭;晚清國運衰落,中國圍棋因循守舊、故步自封,在與日本圍棋的交流中節(jié)節(jié)敗退,受辱志彌堅,中國棋手奮起直追,圍棋進行了現(xiàn)代轉型并走上當代的復興之路,新時代下人工智能的發(fā)展開辟出圍棋新天地,預示了一個圍棋新時代的到來。
從起源至發(fā)展、繁榮、鼎盛、衰變,圍棋的成長恰似人的成長,有興衰榮辱之變;圍棋的情感恰似人的情感,有喜怒哀樂之態(tài)。在閑暇安逸的禪意之境中棋子可化形為翩翩起舞的曼妙女子,在殘酷激烈的專業(yè)競賽中又變身為浴血奮戰(zhàn)的英勇斗士,棋盤上的黑白子在每一個角落里跳動,在每一棋局中都演繹著自己不可重復的故事。
棋以氣生,承載國人生命之道
《圍棋的故事》中說道:“棋以氣生,代表的是中國人的生命觀。地多為勝,體現(xiàn)的是中國人的生存觀?!敝袊幕小皻狻睙o處不在:傳統(tǒng)醫(yī)學有“元氣”的概念,儒家哲學講“浩然之氣”,中國美學講“氣韻生動”……氣是難以用科學的語言進行準確表述的一種生命力,是中國人獨有的生命觀。
在圍棋中,“氣”是棋子存活的根本,棋盤之上,每一處氣與吃子的變化,都如同生命的起承轉合,充滿著生生不息的張力,可見圍棋之氣是國人的生命之氣。中國是農(nóng)業(yè)大國,國人有著強烈的土地情結,土地不僅是生命母體,承載著生存需求,同時也是肉體和精神之歸宿的象征,中國文化飽含了對土地的歷史記憶。
在圍棋中,圍地多者為勝,對“地”的占有映射出古人的土地崇拜與生存手段。圍棋起源于古老的中國,中國古人賦予圍棋以智慧的生命觀與生存觀,也造就了圍棋深厚的文化底蘊與醇香的民族氣味。
故事是“圍棋”的故事——綿延數(shù)千年的智慧游戲在世俗洪流的裹挾中發(fā)生新變,新時代,新語境,智能時代的阿爾法圍棋引起人類的震顫。人工智能為古老的圍棋藝術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zhàn)?AI時代人類棋手該如何守住圍棋的終極智慧……諸多的問題都應引起我們的深入思考。
圍棋是“故事”的圍棋——《圍棋的故事》一書在故事中把握圍棋文化,而對當今的我們來說,講好圍棋故事,并讓沉寂于書本中的古老的圍棋歷史活起來,或許是每一個圍棋愛好者所面臨的基礎又重要的文化課題。
(原載《北京日報》,作者為馮蘭鳳)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用積極心態(tài)照亮人生路
下一篇:
知、直、止、志里的江湖快意
”ABB集團高級副總裁、中國總裁張志強說,從ABB廈門工業(yè)中心落成到上海機器人超級工廠動工,從開放創(chuàng)新中心到未來實驗室, AB...
在人工智能的發(fā)展過程中,有一種聲音始終伴隨:人工智能會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失業(yè)嗎?在更隱形的層面,人工智能對高技能...
29日,北京大學健康醫(yī)療大數(shù)據(jù)國家研究院與愛思唯爾等機構在“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健康醫(yī)療大數(shù)據(jù)應用管理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專題學...
本報記者李正日前發(fā)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發(fā)展...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收集,處理,加工,傳輸?shù)燃夹g的飛速發(fā)展及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的滲透,引領著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時...
人工智能系統(tǒng)需要感知的信息主要來源于其視覺、聽覺、觸覺,而嗅覺也是很有價值的方向,目前已經(jīng)有科研人員在研究氣味傳感器...
16日,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chǎn)業(yè)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首次以“云上文博會”的形式在線上開幕。本屆文博會將利用5G...
訪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杜蘭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G20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指出,疫情激發(fā)了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
核心閱讀人工智能是引領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ǎn)業(yè)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正在深刻改變?nèi)藗兊纳a(chǎn)生活方式。韓國政府力爭到2021年...
刷臉認證、自動駕駛、智能音箱、手術機器人……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的發(fā)展進入爆發(fā)期,被廣泛應用于金融、電商、醫(yī)療、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