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新聞網北京3月4日電 記者朱哲、特約記者祝軍報道:3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前夕,全國人大代表、市委書記李建明接受人民日報記者專訪,從“創農民學校培育新農民”視角,介紹咸寧在推進城鄉統籌的創新與探索。
今年“兩會”期間,人民日報社推出兩會系列特刊,聚焦“城鄉統籌、美美與共”主題,重點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2016中央一號文件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邀請代表、委員從鄉村魅力如何提升、人的城鎮化如何實現、城市如何更美好三個方面接受專訪,建真言、謀實策、集眾智、凝共識。
去年,咸寧啟動“三扶一助兩促進”活動,通過扶志、扶智、扶資,幫助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特別是我市率先在全省辦起了“農民學校”,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實踐證明,農民學校讓課堂在基層、在現場,是增強新農民勞動技能,提高其自我發展、自我創業能力的好辦法,也是提升鄉村魅力的重要創新舉措。
李建明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說,通過調研,了解到農村一些困難家庭雖然有勞動力,但缺乏先進生產技能,無法適應現代農業的要求,外出打工也掙不到“大錢”。針對這類農戶,咸寧從2015年開始鼓勵各鄉鎮開辦農民學校,讓農民先“富腦袋”,再“富口袋”,效果很好。
李建明認為,創辦農民學校,提升農民勞動技能,提高農民工就業、創業能力,應該是改變鄉村的一個重要抓手。把課堂搬到基層、搬到現場,通過技術培訓、田間指導、實驗示范等方式,結合當地農村特色和市場需求,靈活設置培訓課程和培訓模式,為貧困農民量身定制培訓方案,可以充分激發農民的學習熱情,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經過培訓的農民致富能力會大大提升。
李建明表示,創農民學校培育新農民,要注意思想層面的引導。咸寧以農民學校為依托,組織政策宣講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脫貧先進典型、致富帶頭人等組成講師團,到農民學校宣講惠民政策、分享脫貧心得、傳授致富經驗、教授生產技能、傳播科學知識、講好道德故事,在農村培養了向上向善的氛圍。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嘉魚一批項目扎堆開工 總投資14億元
下一篇:
咸寧市“主題黨日+”活動形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