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盆鼓
舞龍
與獅共影
羊樓洞之夜——正月十五
赤壁新春廣場文化活動
福娃
從初一到十五才是真正玩年的時候。
在兒時的記憶里,從初一開始,全家男女老幼都要穿新衣,走出門去拜年。你聽,那童謠唱:“初一父母與祖人,初二郎女齊上門;初三初四姑娘舅,初五家家接財神。”跟著出去拜一圈年,我們的兜里的糖果瓜子塞都塞不下,長輩們給的壓歲錢也有一大把。同輩的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玩小鞭炮、煙花、打陀螺、彈珠子、跳格子等等,玩具因陋就簡、就地取材,但照樣給大家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快樂。
過了初五,城市一些店鋪就要開門營業,村里的舞龍、舞獅隊開始舉起手里的行頭挨家挨戶拜年。游龍在前面游動,“采蓮船”、蚌殼精緊隨其后,一路鑼鼓、弦樂隊伴奏,場面壯觀,到處喜氣洋洋。成群結隊的小孩子跟在表演隊后面跑,興奮得哇哇大叫。
舞龍、舞獅隊每到一處,喜炮轟鳴。“長龍繞屋堂,全家都吉祥……”,聽著吉慶的彩辭,接龍的人家喜在心頭,忙前忙后為舞龍隊奉上好煙好茶,臨出門還不忘塞上一個紅包表示心意。如今,這些傳統的“玩年”的習俗在市內已經越來越少見,不少鄉村依舊保留這份熱鬧。
舞龍、舞獅一直要鬧到元宵節。到了正月十五,年也就過完了,舞獅人把行頭收理好,放在祠堂的閣樓里,等來年再舞;舞龍隊要把龍燒掉,謂之“升龍”。“龍上了天,就能行云布雨,讓我們耕種。”村里的老人說。
“吃了月半粑,各人種莊稼”,人勤春草,農人已牽牛下地;外出務工的村民也踏上了進城的路,年味和親情,被打包裝進了行囊, 鄉愁卻種在了心里……
讓故鄉成為有夢的地方吧,在圓夢的日子,天天都幸福地過大年。(攝影 劉克強 張紅霞 楊火星 記者 杜培清)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