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草龍鬧元宵,是咸安區浮山辦事處大畈村6組(陳天河灣)村民一年一度的節日盛會,至今已流傳270年。
去年6月,天河金絲龍成為咸寧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據悉,該項目后續還將申報省級“非遺”。
祭祀祖神、扎制草龍……3月2日元宵節,當天下午,在第八代傳承人陳貽仲的主持、指導下,經過老、中、青三代人三個多小時的精心編制,160斤稻草化身7節共13米長的草龍。隨后,79歲高齡的陳貽仲手持毛筆,在龍眼處輕輕一點,整條草龍頓時栩栩如生。
扎好的草龍被安放在陳氏宗族祠堂,靜待元宵夜的到來。
傍晚,天空飄起細雨,帶來絲絲涼意。家家戶戶吃過晚飯,便開始在家擺放祭品:水果、茶、酒一應俱全,整齊擺放,準備迎接金絲草龍進屋,能給全家帶來好運。
晚上7點,陳貽仲點燃香燭,面對祖先靈位,念叨一些吉利和祝福的話語后,將酒灑在地上。
祭拜儀式后,舞龍儀式正式開始。熱鬧的鑼鼓聲中,7名舞龍隊員各持一個把,每個把的上方點上三支紅蠟燭,金絲龍沿著宗堂轉3圈后走出宗堂,自東而上,開始給村里的各家各戶送去吉祥和祝福。
今年54歲的楊想萍像往年一樣,熱情迎接舞龍隊的到來。楊想萍嫁到村里已經31年,在她的印象中,丈夫陳大炎在他們結婚后的第一年曾經舉過龍頭。時光荏苒,今年兒子陳煌已經30歲,在舞龍隊負責敲鑼。
按照慣例,舞龍進行到一半時,舞龍隊都會來到村后的大草坪。這里有一棵410多年樹齡的楓香古樹。在村民看來,這株古樹就是他們的保護神,它粗壯的枝頭就似張開的手臂,擁抱著整個村灣,守護著全村人的安寧。
隊員們圍著楓香樹轉圈。遠遠望去,好似金絲龍在半空中騰云駕霧,搖頭擺尾。繞樹3圈后,隊員們再次來到陳氏宗堂,金絲龍與祖神辭程后,來到稻場,經過3圈繞行,最后來到已定好的貴神吉利方向和地方。
陳貽仲把龍尾放到龍頭嘴里,隊員們齊力將龍腳卸下,也放入火堆。金絲龍被點燃,頓時火苗竄起,“升龍”儀式隨之開始。伴隨著火光,陳貽仲念起祝福語:“四季平安,吉祥如意;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光宗耀祖,萬代傳承。”
整套儀式接近尾聲。村民們圍著火堆烤火、祈福,期盼今年風調雨順,日子紅紅火火。
(文/記者 王奇峰 圖/記者 張仰強 通訊員 劉潔)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