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高清视频,久久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动漫,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地区,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流畅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專題報道 >> 2020專題 >> 眾志成城 堅決打贏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 >> 評論解讀 >> 正文

天堂上的比翼鳥 —— 咸寧市首例夫妻遺體捐獻者背后的故事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0-03-09 11:38

8年前妻子作出善舉,8年后丈夫依約追隨。

3月5日,市供電公司80歲退休職工陳家森老人因病去世,遵照生前和亡妻施錦美的約定,亦將遺體無償捐獻給湖北科技學院,用于醫學研究。

至此,我市首對夫妻遺體捐獻者完成心愿。

“悄悄的我走了,不帶走一片云彩。”這對夫妻背后有怎樣的故事?

打開幸福的大門

1940年7月,陳家森出生在恩施州一個小縣城。24歲那年,陳家森到武漢電校讀書,陳家森的大哥參加抗美援朝回國后,定居新疆。

從小,陳家森哥倆感情很好。所以,陳家森讀書期間,只要一放假,就會立馬坐幾天幾夜的火車到新疆去探親。

1967年夏天,陳家森和往常一樣,來到新疆與哥哥團聚。沒想到,這一次他在新疆哥哥家遇到了與他牽手一生的愛人——施錦美。

施錦美出生在江蘇,比陳家森小兩歲,響應國家號召,學校畢業后就支援了新疆,在新疆兵團當一名幼兒園老師。

也許是因為有相似經歷,也許是因為有共同的善念,陳家森和施錦美認識后有著說不完的話題,情竇初開的他們越走越近,從心底認定了彼此。

1968年6月8日,陳家森和施錦美領取結婚證,在親友同事的祝福中喜結連理。

陳家森電校畢業時,聽從學校安排,支援偏遠地區來到咸寧,在咸寧供電公司做一名技術工人。為了一家團聚,施錦美從新疆調到咸寧,在咸安液壓件廠的幼兒園教書。

此后,兩個兒子的出生,讓生活充滿了溫馨和甜蜜。

種下樂善的家風

回憶父母生前的點點滴滴,陳聲凱說,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的善良。

“小時候,父母很注重對我們哥倆的教育。那時候還在計劃經濟,生活條件不好,父母一直教育我們哥倆要舍得吃虧,吃得起虧。”陳聲凱說,盡管日子過得不富裕,但陳家森一直把“為人向善”當成家風教育他們。

“我記憶中,媽媽在家附近的一小塊地上種了蔬菜,每次去摘菜的時候,她會把地里的青菜分好幾個袋子裝好,要么送到單位給家里困難的同事,要么就送給小區的孤寡老人。”陳聲凱回憶說,施錦美生前,許多人都稱贊她是個大好人。

陳家森則一生好學,工作之余,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50歲的時候還自學考上了電力工程師。

在單位,陳家森是技術骨干,一輪一輪地帶著徒弟,把自己的技術毫不保留的教授給大家。同事們在工作上碰到的難題都愛找陳家森,“找他就能解決”。

“我爸爸退休后,廠里的領導還時不時把他請回去幫忙解決技術難題。”陳聲凱說,他父親盡心盡力,從不計較得失。

“如今,我也經常跟我的孩子講,要懷有善心,能夠幫助人的時候力所能及幫助別人。”陳聲凱說。

寫下共同的心愿

幸福的生活本可以這么繼續下去,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將其打破。

50歲那年,施錦美患上糖尿病和間歇性老年癡呆,因疾病纏身只能提前退休。

“媽媽病后,我爸爸一直悉心照顧她。”陳聲凱說,為了生計,他大哥在北京打工,他也在廣州賺錢,家里的一切大小事都是父親陳家森在操持。

多年的服藥,讓施錦美的五臟器官承受不住了。2012年11月,施錦美71歲那年,她抵抗不了病痛的折磨,撒手人寰。

“我到現在都記得那一天發生的一切。”陳聲凱陷入了回憶:在醫院病逝后,我和大哥正準備她的身后事,醫院里突然來了市紅十字會的人。他們說明來意后,我和大哥才知道,父母早就瞞著我們,到咸寧紅十字會簽訂了遺體捐獻協議。

“我們當時腦袋發懵,特別不理解,但是我爸爸一直給我們哥倆做思想工作。”陳聲凱說,現在回想,當時的父親是忍著多大的悲痛勸說我們。

提起捐獻遺體,大兒子陳衛東回憶說,父親陳家森曾告訴他們,大概在2010年,他們老兩口第一次從媒體上聽說,可以捐獻遺體,于是,他們便把這個事放在了心上。

“爸爸說,在媽媽治病的過程中,他們老兩口就商量過這個事情,覺得人死以后燒成了一把灰,沒有什么用。如果能把遺體捐獻出來,對社會、對其他人能做點貢獻,挺好。”陳衛東說。

后來,母親施錦美的病情越來越惡化,清醒的時間越來越少。于是,陳家森和施錦美主動聯系咸寧紅十字會,簽下了志愿者捐獻遺體申請書,成為我市第一批簽訂遺體捐獻志愿者。

2012年11月25日上午,家里舉行簡單的遺體告別儀式后,施錦美的遺體被送往湖北科技學院基礎醫學系,供該系用于醫學研究。

刻下永恒的名字

3月5日早上7點整,80歲的陳家森走了,突發心肌梗塞。一家人都沒想到,一切會發生得這么突然。

“凌晨3點半的時候,護士給我打電話,說我爸爸有點不舒服,情況不太好。”剛睡下不久的陳聲凱立馬起床,拿起衣服就趕到了醫院。

陳家森老人的主治醫生石志華說,陳家森患有多種基礎性疾病。2月20日,陳家森到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住院,3月4日,因左足第四趾發炎嚴重,轉到手足外科,準備調養2天進行左足第四趾截趾手術。

哪知道,陳家森老人突發心肌梗塞,經半個小時搶救無效,于 7 點去世。

遵照父親生前追隨故去母親施錦美捐獻遺體的意愿,陳衛東和陳聲凱將陳家森的遺體無償捐獻給湖北科技學院,用于醫學研究。

“這是爸爸的心愿。”陳聲凱說,父親在臨終前曾多次囑咐他們,一定要讓他和媽媽在湖北科技學院“重逢”。

父母的精神感染了全家人。陳聲凱說,感懷于父母的善舉和市紅十字會的人文關懷,他們一家人也漸漸轉變觀念,認同父母的決定。

“我也決定追隨父母的腳步,等把我父親的身后事處理好,我就去市紅十字會,簽訂捐獻遺體協議。”陳聲凱說。 

湖科醫學院老師孫智告訴記者,沒有解剖,就沒有醫學,人體解剖推動了醫學事業的發展,遺體是醫學教研的“活教材”,是醫學教學的重要支撐。陳家森、施錦美夫婦遺體捐獻會給廣大醫學生帶一堂生動的生命教育課,讓他們讀懂生命之美,大愛之美。

市紅十字會市級調研員鄭強說,捐獻遺體是造福人類,有利于子孫后代的善舉,咸寧重傳統,陳家森一家人能起到帶頭作用,帶動更多人捐獻,對社會也是功德無量的事。

鄭強還說,再過幾天,陳家森的名字會被刻在紀念墻上,與愛人施錦美“重逢”,夫妻二人將永不分離。

陳聲凱說,他會帶著家人,過去看看父母。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恬)


編輯: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在感動中汲取戰“疫”力量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塘县| 通化市| 金昌市| 泰和县| 汾阳市| 大名县| 四平市| 松滋市| 卓资县| 英超| 新密市| 府谷县| 施秉县| 鹿泉市| 敦化市| 津市市| 兴安县| 和静县| 临颍县| 新郑市| 嵊泗县| 阳泉市| 寿光市| 封开县| 东港市| 视频| 武宣县| 霞浦县| 兴国县| 万宁市| 平利县| 奉节县| 乌兰察布市| 灵丘县| 林周县| 汝城县| 温州市| 博乐市| 开封市| 凤冈县| 侯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