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合肥6月9日消息(記者鮑玉嬋 趙家慧)6月9日晚,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科技·點亮網絡文明時空”主題活動在合肥隆重舉行。活動通過藝術展演、文化講述、科技演講等豐富形式,全方位展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交融共生的網絡文明新圖景。
主題活動現場(央廣網記者 鮑玉嬋攝)
傳統藝術綻放數字新生
活動以一場跨越古今的國樂盛宴《國樂源流》拉開帷幕。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錦龍、古琴演奏家張維娜與“吉他姐妹”倪一一、倪悠悠聯袂演奏,將傳統民樂與現代流行元素創新融合。安徽籍青年歌手劉宇與廬劇演員滕亞合作的《歲歲亦安》,以優美旋律帶領觀眾漫步四古巷,走過赤闌橋,感受千年廬州的文化魅力。
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帶來的經典劇目《六尺巷》,通過王成、魏瑜遙等藝術家的精彩演繹,生動再現了“讓他三尺又何妨”的中華傳統美德。安徽博物院副院長卞堅以館藏珍品為例,詳細解讀了鑄客大鼎所銘刻的“拔山蓋世”雄心,以及武王墩漆木案所展現的“瑰麗奇譎”特質,配合安徽藝術學院舞蹈學院的《楚韻悠長》,讓楚文化的恢弘氣象躍然入目。
《楚韻悠長》(央廣網記者 鮑玉嬋攝)
創新表達傳承文化根脈
傳統文化傳播者田海博分享了數字互動產品《匠木》的成功案例。該作品以徽派建筑中的榫卯技藝為核心,通過游戲化方式讓這一傳統工藝煥發新生。田海博介紹道,《匠木》上線后,不僅榮獲多項國際大獎,更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故宮博物院的展示項目,并被法國吉美博物館永久收藏。
六尺巷社區書記張耘作為非遺項目《六尺巷故事》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分享了社區工作創新實踐。“我們打造了‘六尺巷·德鄰社’平臺,組建專業宣講團隊,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六尺巷故事。”張耘特別提到,通過藝術化宣講和“六尺巷工作法”,這一傳統智慧在現代社區治理中持續發揮著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開啟文明新紀元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科技之光》主題演講中圍繞“解放生產力釋放想象力以人工智能點亮網絡文明時空”深入闡述了人工智能技術對網絡文明建設的深遠影響。
“‘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到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它不再僅僅影響特定領域,而是正在開啟一個‘人工智能+’的全新紀元,深刻地改變著我們每一個人。”劉慶峰說。
在賦能千行百業方面,劉慶峰舉例說明AI如何助力鄉村振興、醫療教育等領域,推動社會經濟全面變革。“AI使網絡文明的創造力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階段。”劉慶峰強調,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讓人工智能真正成為點亮網絡文明的科技之光。
主題活動現場(央廣網記者 鮑玉嬋攝)
青春力量唱響時代強音
情景劇《時空擺渡》通過“徽文化+AI”的創意組合,帶領觀眾體驗了一場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安徽省話劇院演員們用精彩的表演,展現了人工智能如何改變文化創新方式。
青年歌手張遠與大學生代表共同演繹的《仰望星云》,傳遞出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演員萬茜獻唱的《總有美好在路上》,唱響新時代奮斗者之歌。壓軸節目由歌唱家雷佳帶來《寫故事的人》,致敬平凡中的偉大。
本次活動以科技為媒,點亮網絡文明時空,彰顯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的深度融合,為構建清朗網絡空間注入新活力。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丨尹同躍:車企競爭要避免在網上制造噪音
下一篇:
連續五年召開,這個大會何以受關注?
”ABB集團高級副總裁、中國總裁張志強說,從ABB廈門工業中心落成到上海機器人超級工廠動工,從開放創新中心到未來實驗室, AB...
在人工智能的發展過程中,有一種聲音始終伴隨:人工智能會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失業嗎?在更隱形的層面,人工智能對高技能...
29日,北京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與愛思唯爾等機構在“中國醫院協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管理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專題學...
本報記者李正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發展...
“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收集,處理,加工,傳輸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的滲透,引領著人類社會進入信息化時...
人工智能系統需要感知的信息主要來源于其視覺、聽覺、觸覺,而嗅覺也是很有價值的方向,目前已經有科研人員在研究氣味傳感器...
16日,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首次以“云上文博會”的形式在線上開幕。本屆文博會將利用5G...
訪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杜蘭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G20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指出,疫情激發了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
核心閱讀人工智能是引領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韓國政府力爭到2021年...
刷臉認證、自動駕駛、智能音箱、手術機器人……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進入爆發期,被廣泛應用于金融、電商、醫療、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