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風中抒情的小草,淳樸溫和,根植于山野;像雨中綻放的蓮花,靚麗清新,出污泥不染……11日,記者走進咸安區向陽湖鎮鐵鋪小學時,一位女教師撲入視野。她雖然平凡,但令人感動;她雖然普通,但令人敬佩。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從走出校門就投身于農村教育,把青春和理想飄灑,把知識和希望播種。她,就是榮獲“2017年度咸安區最美鄉村教師”榮譽稱號的該校二(1)數學教師、班主任葛桂蘭。
今年49歲的葛桂蘭,上世紀60年代末出生于咸安區雙溪橋鎮李沛村。小學高級教師,1990年7 月從咸寧師范學校畢業后步入教苑,27年來,她的從教足跡不時閃爍出“點點星光”。
真心真情 關愛學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深處。”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腳步加快,導致外出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多。很多孩子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隔代教育,缺少父愛、母愛,缺少家庭溫曖,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內向,不愛與人交流,不愛學習,成績差,自暴自棄,破罐破摔。對此,葛桂蘭心急如焚。于是,她積極與這些孩子談心,開導他們樹立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告訴他們,父母外出打工,也是為了他們能更好地讀書,要他們放下包袱,專心學習。“我是一個留守兒童,缺點多、成績差,可葛老師從來沒有放棄我……”采訪中,該校一名學生靦腆地說。這名學生叫彭鋒(化名),父母都在深圳打工,他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是該校比較調皮的學生。平日,彭鋒總是表現出亳不在乎樣子,對老師同學不理不睬。可葛桂蘭總是微笑著對待他,有意無意接近他,從他很多缺點中,找出一點點優點來表揚鼓勵他、打動他,幫他樹立學習信心,使他逐漸進步,成為班上優等生。“像這樣在葛老師關心幫助下,后進變先進的學生還有很多……”該校一位老師說。
辛勤耕耘 成績頗豐
人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有興趣。每次教學之前,葛桂蘭都認真鉆研教材,吃懂、吃透教材,精心備好每一節課,課堂上她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借鑒“他山之石”,進行學習、研修。2012年,在開展“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中。她隨學校幾個老師一起到一所學校“取經”,學習觀摩。聽課時,她側耳聆聽,細心領會,有疑惑之處,主動向授課老師請教。“王老師,如何使課堂教學氣氛更加活躍……”葛桂蘭謹慎地問。
“通過今天觀摩聽課,我感受很深,認識到課前師生交流感情,要做到心貼心;上課時,教師要有激情,時時能牽動學生的心……”回來后,葛桂蘭還撰寫學習心得體會。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2012年,葛桂蘭在全區社會實踐活動征文比賽中獲得“優秀輔導老師”榮譽稱號;她撰寫的《走近留級生,架起愛心橋》、《巧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論文分別榮獲“區級一等獎”和“省級三等獎”;他帶的班,期末統考成績多次位居全鎮第一。
愛崗敬業 無私奉獻
有人說,敬業和奉獻是一對孿生姐妹,奉獻就是付出。葛桂蘭對此深有同感。
畢業班工作是繁重而又緊張的,成績好壞牽動著學校領導及每一位家長的心。為此,復習開始時,葛桂蘭白天對學生進行測試、輔導,晚上回家“挑燈”批閱作業。可是,就在臨近考試前一個月,她的腰椎突出癥越發嚴重,醫生建議至少休息半個月。可她想到還有一個月就考試了。為此,她沒有休息,仍然堅持每天按時到校上課,講課時實在堅持不住就坐下來講,學生們看后感動不已,學習熱情高漲。畢業考試取得了全鎮第一名的好成績。“葛老師帶病堅持工作,精神可嘉,幾十年如一日在農村教苑‘吐芬芳’”,該校校長彭秋生給出這樣評價。(圖/文 記者 葛建偉)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記咸安區向陽湖鎮鐵鋪小學教師李小燕
下一篇:
余丹:萬綠叢中一點紅
易秋生,在咸安區教育界可是個響亮的名字。他今年51歲,咸寧高中高三B7、B9班地理老師。上世紀60年代中期出生于湖北省黃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