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多年,我一直在教學中探索:怎樣使作文成為學生的樂事,讓他們愛寫,會寫?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喚起學生的寫作熱情,我努力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走出心靈的圍城,終于打造出學生輕松作文,熱衷作文的喜人天地。
抓住契機,創設情境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處處皆習作。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捕捉生活中那些偶然發生、轉瞬即逝的鏡頭。語文課上,學生埋頭練習,筆聲沙沙作響。忽然一只小鳥一頭撞到教室窗玻璃上。一“鳥”激起千層浪,我忙隨機應變:“檢測改期進行,現在一起來認識這位新朋友。”學生喜不自禁。我便見機指導他們有序觀察,描述小鳥外形,猜測撞進原因,討論安排歸宿,最后集體放飛。有了源頭活水,《一位新朋友》、《我們送走了它》、《不速之客》、《難忘的一堂課》等佳作便應運而生。
“有所感而發,有所為而作”,孩子們即興完成的習作描寫是那么生動具體,感情是那么真切自然!
巧妙整合,開拓生活
要讓學生“下筆如有神”,必須使他們有豐富的生活體驗,教師應出謀劃策,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讀書競賽、演講比賽、查字典比賽、左手挑戰賽、模仿模特秀、掰手腕、猜謎、打電話、吹泡泡、放風箏、詞語接龍等,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又為作文教學這片荒蕪的大漠營造了一片綠洲。作文教學還要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去采集、積累和挖掘信息。訪問地球村,登陸有益的網站、組建學習小組進行課題研究,組織實踐活動去探索……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積累,才能激起學生的奇思異想,獨辟蹊徑的材料就會不斷涌現,深刻的立意隨之誕生。作文訓練還可以與美術、音樂、數學、自然等學科巧妙整合,幫助學生不斷開拓新的富有情趣的生活。學生想象的翅膀一旦張開,生命的體驗便會得到一次拓展,創新的萌芽便會破土而出。
交流評議,借鑒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評議建議中指出:“采用多種形式”、“重視對作文的修改評價”。我讓學生嘗試著用“五步法”互相評改習作。即一讀、二思、三改、四讀、五賞析。一讀:學生拿到要一篇準備評改的習作,仔細讀文。二思:針對讀中發現的模棱兩可的地方(如字詞、句子、材料的選擇、條理的安排等仔細思考,反復推敲。三改:對習作進行認真評改。包括眉批和尾批。他們能把評語寫得非常形象:“你的文章很有味道,我要向你學習!”、“內容很新鮮,就是有幾句念不通,千萬不要漏字哦!”、“你的標點符號太金貴了,總舍不得用,讓我喘不過氣來!”趁熱打鐵的適時點撥及恰到好處的評語提高了學生的鑒賞能力和作文評改能力。四讀:把評改后的習作連起來大聲朗讀,品評評改后的字詞句,寫作技巧等是否正確,是否最好。五賞析:欣賞習作中的優美詞語和精彩句段,摘抄在“摘錄本”上。學生自評互評之后,教師還要把作文收上來粗批略改。我總是這樣寫:“寫的真美,我仿佛來到水晶般的童話王國,被深深陶醉了!”、“你很有愛心,人情味十足!”“你進步好大,我為你自豪!加油啊!”鼓勵式欣賞式的評語充滿了人文關懷。每次作文之后都要評出作文大王和最佳作文小組。好的作品貼于班內的“蓓蕾繽紛”墻報專欄,優秀作品集錦打印成冊,積極向作文報刊投稿,讓他們享受到寫作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在新的課程標準理念實踐中,教師要營造積極愉悅的寫作氛圍,讓孩子們在爭取成功的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激發靈性,張揚個性,真正達到“我手寫我心”、“情至而文生”、“文思泉涌、落筆生花”的境界。活用新的教改理念,讓寫作天地成為學生的樂園! (張細平)
(《咸寧日報》2004年7月27日第三版)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