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峽,人杰地靈,它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閃爍著奇光異彩。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杰用武之地;這兒有許多名勝古跡:白帝城、黃陵、南津關等。他們同旖旎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長江三峽是世界大峽谷之一,以壯麗河山的天然勝景聞名中外。
三峽全長193公里,兩岸懸崖絕壁,江中灘峽相間,水流湍急,唐代大詩人李白經過這里留下了優美的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巫峽又名大峽,以幽深秀麗著稱。整個峽區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綿延不斷,是三峽中最可觀的一段,宛如一條迂回曲折的畫廊,充滿詩情書意,可以說處處有景,景景相連。
三峽大壩旅游區于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是國家旅游局評定的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現擁有三峽展覽館、壇子嶺園區、185園區、近壩園區及截流紀念園5個園區,總占地面積共15.28平方公里。旅游區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為依托,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為游客提供游覽、科教、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服務,將現代工程、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有機結合,使之成為國內外友人向往的旅游勝地。
白帝城歷史悠久回味無窮,在奴隸社會時期,這一帶曾是巴、蜀兩國的領地,并于西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 1016 年)建為夔子國。封建社會時期,無論是設縣、設州、設路,這里一直都保持著行政和軍事的顯赫地位。唐時設夔州府,轄十九州縣。宋時置夔州路。奉節在周赧王元年(公元前 314 年)建為魚復縣,時我國早期所建縣邑之一,距今已有 2300 多年的歷史。唐貞觀 23 年(公元 649 年),為旌表諸葛亮“托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奪”的忠君愛國思想而改為奉節縣沿用至今。歷史上許多著名詩人李白、杜甫、蘇軾、陸游、劉禹錫等都在此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詩篇,因此奉節又享有“詩城”的美譽。
旅游路線:
1、從重慶順江而下快節奏地觀賞三峽的奇特風光;
2、從上海、南京、武漢逆流而上游覽長江沿途美景;
3、從三峽的東口宜昌出發飽覽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風光
最佳季節:
以往,長江三峽的豐水期是三峽旅游的旺季,此時游覽可盡情領略兩岸秀色,三峽只有此期間方可行船,枯水期會有一些地方因水淺不能行船而造成遺憾。但是在三峽大壩建成后,三峽段水位上漲100多米,在游覽三峽上,可以說不存在豐水、枯水之差,只不過一些低水位區的古跡和風景被淹沒,不能不說是些許的遺憾。
最適合旅游季節:春、秋。溫度比較適宜。
最不適合旅游季節:夏、冬。比較炎熱和陰冷。
注意事項:
天氣:三峽氣候潮濕多變,請帶上外套及雨具;船行駛時風大,請勿在船甲板上逗留時間過長,以免受寒感冒。
飲食:船上飲食不比岸上,可以自備食物,沒有吃完的零食請系緊放好;出門在外請少喝酒,以免耽誤游程。
住宿:城市大飯店林立,有各種星級,但船上住宿條件相對欠佳。
交通:江船平穩,無須過于擔心暈船,但可自備暈船藥,有備無患。
服飾:出外旅游宜穿寬松舒適的衣物,穿膠底鞋、布鞋方便安全,衣物不宜穿得過緊、不透風,鞋不宜穿皮鞋和塑料底鞋,以防滑跌。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