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這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時,農村人想看上一場露天電影,比平時吃一頓大魚大肉還要難。一年之內,要是能夠看上兩三場露天電影,那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記得小時候,我與同伴只要打聽到附近村子放電影的消息,都會歡呼雀躍,奔走相告。有時,當我們跑上十幾里路趕到放映地點的時候,觀眾早已把放映場擠得水泄不通。我們只好遠遠地站在外圍,或站到一個高坡,或搬來一堆石頭墊腳……如果這些措施還不足以提升自身的高度,我們就再踮起腳尖伸長脖子去看,腳尖一踮就是個把小時。雖說時間一長,雙腳會踮得非常酸痛,可卻樂此不疲。
當我們“踮起腳尖”把一場電影看完,夜已深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們踏著月色,趁著余興,把電影重新在腦海里“放映”一遍,相互交流,相互補充;說著,笑著;逗著,鬧著;不知不覺,十幾里的山路,一會兒功夫就走完了……
在露天里看電影的日子,雖然一去不復返了,但是“踮起腳尖”看電影的執著精神,卻成了我人生中一筆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并將此財富“傳授”給學生。我經常幫助班上一些學習并不出色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過一個個短期的并不高遠的學習計劃,這個計劃也大都是學生覺得“踮起腳尖夠得著”的,不是讓他去“挾泰山而超北海”。因而,學生非但沒有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心理壓力,反而還會在積跬步的進取中一次次享受獲得成功的愉悅。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讓學生放棄努力去更高地提升自己,只要他不在后進的煩惱中自暴自棄,畏縮不前,就不愁他不會在“踮起腳尖”的努力中有朝一日“更上一層樓”。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有些學生的確努力了,但結果依然不盡如人意,這是為什么呢?也許是目標定得太高,也許是在離成功就差一點點的時候沒有繼續“踮一踮腳尖”,而功虧一簣罷。
其實,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有些成功又何嘗不是在于“踮一踮腳”的努力之中呢。
(鄒紅) (作者單位:市實驗小學)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