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隨愛人回鄉(xiāng)探親。每次回鄉(xiāng),愛人總是挑那件結(jié)婚時的西服穿上,一邊穿,還一邊說:“西服就得得體。回家時,我要把最精神的一面展現(xiàn)給家人!”我嘴上笑他傻,心里卻是認同的。兒行千里母擔憂。回家探親其實不止是探親,同時也是讓家人看到我們在外一切都好,請他們放心。我明白他的初衷。
快到家時,我考慮到公婆年事已高,提出在餐館吃飯,而公婆堅持要自己在家做,說:“外面哪有家里好,家里什么都有,做出來很快的。”公婆堅持,我也就沒多說。每次都是如此,這次也沒例外。
茶余飯后,公公和愛人聊工作的事情,婆婆跟我在邊上聊著家常。聊著聊著,婆婆起身走到愛人身后,在領(lǐng)口撥弄了一下,隨即就進臥室去了。我跟愛人都覺得詫異,正準備起身去公婆房間看看,卻見婆婆拿著針線盒出來,對愛人笑道:“領(lǐng)口開線啦,脫下來我收拾一下。”頓時,我有些尷尬臉紅,覺得自己平時沒有注意到這些細節(jié),正當慚愧之時,婆婆仿佛看出我的心思,微笑對我說:“沒事丫頭,別多想,你們年輕人生活節(jié)奏快,平時工作又忙,肯定沒有發(fā)現(xiàn)。再說了,你縫縫其它小物件可以,但是這個西服領(lǐng)子估計你縫是會縫,但縫不美觀的。”說著就示意愛人把外套脫掉。可能是心疼母親年長眼睛不便,愛人不耐煩地說:“算了,不縫了,開線就開線嘛,又看不出來。”婆婆故作生氣地說:“算什么算,做人如穿衣,當整整潔潔,平平整整。”愛人頓時語塞,從小接受傳統(tǒng)教育的愛人一直是非常順從父母的,于是脫下衣服遞給了母親。
婆婆接過衣服正帶著老花鏡,我開著玩笑說:“媽,把你手藝活傳授一下吧。”“你想學?”婆婆壓低老花鏡,笑著說道,“那我就傾囊相授,你們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喜歡的衣物就丟,買新東西,換新東西,這樣不好;再者,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雖然這話有點過時,但是理在。我也知道重要場合肯定不能穿著滿是補丁的衣服,你說是吧?——來!”
穿針引線,帶上頂針,婆婆就坐邊上指導著我。因為愛人衣服是婚禮定制的,所以針腳很是講究,這點貌似也難不倒婆婆。婆婆信手拈來,指導著我如何入針、行針、壓針、鎖邊等縫紉技巧,確實對只知道平針縫紉的我受益匪淺。中途婆婆也給我講述著年輕時候從事縫紉行當?shù)默嵤隆]多久,在婆婆的指導下,領(lǐng)口算是縫合的比較美觀,我自己非常滿意。
看著親手縫制的領(lǐng)口,滿足感倍增。隨后,婆婆的一番話讓我很是感動,她說:“你看,你們婚禮的衣服在哪都可以修補,但是你自己親手縫補過的,親身勞動得來的收獲,感覺是不是不一樣?你看我跟你爸爸好多以前的舊物,正是因為我自己縫補的才留存到現(xiàn)在,都舍不得丟掉——這都是記憶啊,不管它,丟了,這記憶就都沒了。”我聽著婆婆這富有人生哲理的話語,一時陷入了沉思。
晚上,我把婆婆的話說給愛人聽,愛人說他真的沒有意識到這一層,確實母親想得周細,考慮得如此暖心。我由衷地對愛人說:非常感謝今天的這一份勞動!它讓我知道面對生活百態(tài)要心存寶貴,讓我體會到在付出勞動時對家人的默默關(guān)愛和照顧。
縫補西服,“縫”出生活經(jīng)驗,“補”上做人道理,真心感謝婆婆!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