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平
通山縣城北部,有座山,山體飽滿,線條柔和,像美人仰臥著的剪影。美人的秀發自然散開,額頭飽滿,精巧的鼻子,睫毛翹而密,配以凹凸有致的腰身,給人恬靜、曼妙之感,生動得叫人遐想。
然而,這山在幕阜山脈中,是再尋常不過的。它的后方,縱橫數百里,還有不可計數的,圍幕一樣褶褶皺皺的山。因而有一脈,干脆取名大幕山。山們手牽手,肩并肩,相依相伴,間隙處,形成河谷溝坳。稍稍開闊一點的岔坳,往往有人家駐扎,瓜瓞延綿,衍生不息。
黃沙鋪鎮的上坳村,就窩在其中一處山坳里。被大山寵溺在懷抱里的上坳,是一副不知今夕何夕的樣子。無論新房老屋,皆是依山面闊,自然散落。
上坳村到底有多老,就看那棟坐南朝北的老屋了。老屋八字門樓,青磚黛瓦,木門格窗,由面五進三、面七進三兩幢并排而成,看上去,四平八穩,氣象端莊。門前有一處修得橢圓的水池,像守望的明眸,蓄著一池深情。水池左右,各置八邊形石墩一個,墩上樹五丈高的木桿。據說當年,桿上長期懸掛旌表和提燈,以示屋主的富庶與名望顯赫。
跨過老屋銀磨的石門欞和門額,堂屋以屏風相隔,內庭寬大,天井敞亮,瓦檐縱橫交錯。一個天井望向一個天井,屋與屋之間以一人寬的巷道串通。整個建筑由祖堂、訓育堂、書房、繡房、正房、廂房、倉庫、天井組成。鑿得四棱起線的門檻上,柱礎上,窗欞上,刻有寓意吉祥的花鳥魚蟲,線條分明,奢華氣派,栩栩如生。
一部封建家族史仿佛在我眼前徐徐鋪展。六百多年前,宋姓兄弟倆,舉家從通羊石宕畈遷居大山,買田置地,毗鄰而居。盡管勤儉持家,最初的幾代,仍然門祚衰微。到了康熙年間,即上屋太公宋象賢時代,家族的軀干才顯現出粗壯的模樣。
宋象賢父母雙亡,幼年與清貧的三叔相依為命。十五歲那年,三叔資助五升米作盤纏,讓他去陜西板橋紙廠當徒工。初到陜西,他吃苦耐勞,忠實肯干,很快贏得紙廠顧主的信任。某個冬日,顧主之子亡故,囑宋象賢擇地埋葬。他選中一塊無積雪之地,卻挖出一缸銀兩。為人厚道的他,沒有私藏銀子,回家后如數交給顧主。顧主十分感動,將所得銀子悉數回饋,并囑咐他好生經營紙業。有了本錢后,宋象賢生意越做越大,二十年間竟建起了紙坊數十家,積金萬兩,后娶妻生子,一時成為板橋首富。五十歲那年,思鄉心切,宋象賢返鄉安家落戶。他雇了三艘船,運載萬兩金銀,一家人自陜西板橋出發,回歸故里。回到老家后,父子二人合計,并排修建面五進三、面七進三豪宅各一幢,頤養天年。
寒來暑往,日月更替,時光在山坳里悠然蕩去。
如今,這座已有三百年歷史的老屋卻被閑置起來。在堂屋穿行,聽得見風在瓦楞上輕吟,陽光掉落的聲音。古樸的建造與陳設,處處給人以感官上的寧靜與安詳。當年,若沒有宋象賢對清貧說不的犟,孜孜以求的努力,就沒有老屋,甚至,沒有上坳。老屋成了上坳的底色,成了宋氏家族的風韻核心。隔了歲月回望,我仿佛望見那個背負長輩殷切目光的背影,馱著創業興家,光大門楣的信心,翻山越嶺,一路漂泊,去邂逅美好,締造奇跡。
他沒留下豪言壯語,然流過的汗,受過的累,卻變得觸手可及,與這里的一磚一瓦,每道木梁,一段段墊腳石,融為一體。他一生的情結,綿延在一個“愛”字上,對家鄉的愛,對后人的愛,對生命的愛。這種愛的呵護,悠悠蕩蕩,深扎大地,深扎后人的血脈,已蓋過萬語千言。
不久前,老屋被列入省級傳統村落名錄庫。我走出老屋時,看見木匠師傅扛了工具進去,隨即,一下下的敲擊聲,在老屋回響。那是上坳最動聽的聲音。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父親木箱里的戲文世界
下一篇:
且持菖蒲當劍舞
要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奮斗精神,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和“爭一流”的使命感,確保每項工作都有部署、...
唯有這樣,才能在人生的天平上找到平衡,在前行的道路上穩步邁進,收獲屬于自己的圓滿人生。
歐陽明(赤壁)童年時總把春天藏在牛角里看牛吃草看大地返青生怕不小心那些長在夢里的綠茵一下從大地上溜走年輕時穿過深山老...
許愛瓊(嘉魚)持續多日的暴雨把小城的每一條街道淹沒成小小的河流。之后,他回到了縣城,住進了廉租房,在一家公益性愛心粥...
從小到大,我無數次攀登銅鐘山,總想為她寫點什么,但她既無壁立千仞的懸崖,也無鬼斧神工的石林,更無繁花似錦的美景,只是...
孟慶忠(溫泉)陽春四月,當一場一場的春雨輕輕地灑過,記憶的塵埃,便在一種漠然里開始蘇醒。祠堂的上方,供奉著祖先的靈位,...
咸寧網訊記者張敏報道:日前,中央文明辦發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好人榜”,我市王值軍獲評敬業奉獻類“中國好人”。
車窗外,有斑斕的楓葉,火紅一樣在寂寞深山處燃燒,銀杏葉的明黃,松針的青翠……陽光在枝葉間流淌,大幕山展現出色彩絢麗的...
車窗外,有斑斕的楓葉,火紅一樣在寂寞深山處燃燒,銀杏葉的明黃,松針的青翠……陽光在枝葉間流淌,大幕山展現出色彩絢麗的...
汪興來小時候,我不知道山長什么模樣只畫過簡筆畫的山長大后,我翻山越嶺,走進了大山的心中這讓我想起父親一輩子,肩挑背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