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通山縣第十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隆重開幕
1月6日上午,縣影劇院內簡樸而莊重,主席臺正上方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徽在十面紅旗的映襯下格外奪目。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山縣第十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這里隆重開幕。
縣委書記石玉華,縣委副書記、縣長陳洪豪,大會執行主席張遠林、王賢旨、程國芳、樂有才、吳新明在主席臺前排就座。胡長學、胡金云、阮仕詞、劉海元、吳柏林、方家忠、胡江玲、李軍平、石聰、金大德、劉澤安、周尚謀在主席臺就坐。在主席臺就座的領導還有王文武、朱玉石、成崇強、劉大洋、陳敬初、成崇炎、徐清奇、許群英、石珍喜、阮班福、徐建中、李俊、阮友功、周學東、沈其文、張曉丹、柯振華、陳浩、石則華、徐麗華、鐘華崗、陳利、張燕、成向陽、樂獻忠、周春泉、陳綿主、朱新華以及主席團其他成員。本次會議應出席委員229名,實到委員223名,符合政協章程。
開幕大會由大會執行主席張遠林主持。上午9時,在莊重熱烈的氣氛中,張遠林宣布大會開幕,全體起立,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縣委書記石玉華代表中共通山縣委向大會致辭。石玉華說: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在我們昂首跨入充滿希望的2019年,全縣脫貧攻堅面臨國考的重要時刻,政協通山縣十屆三次會議隆重開幕了!這是全縣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此,我代表中共通山縣委,向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全體政協委員和應邀參會同志致以親切的問候!
石玉華指出,剛剛過去的2018年,是通山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在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縣上下緊緊圍繞“山通水富、綠色發展”奮斗目標,堅持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統領經濟社會發展,攻堅克難、砥礪奮進,萬眾一心、奮發作為,各項事業都取得明顯成效,全縣整體脫貧摘帽可如期實現,經濟總量再攀新高,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城鄉建設亮點紛呈,深化改革蹄疾步穩,民生福祉不斷增進,從嚴治黨縱深推進,“三雙”扶貧模式被《人民日報(內參)》刊發,村級權責清單制度改革領跑全省,富水湖濕地公園通過國家驗收,精準滅荒造林面積全省第一,榮獲“全省生態文明示范縣”“全省除四害先進城區”等一系列榮譽。成績來自和衷共濟,發展源于同心協力。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縣廣大干群團結奮斗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也凝結著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的智慧和汗水。一年來,縣政協緊扣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突出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主動謀事、認真干事、努力成事,做到了政治協商有方、民主監督有力、參政議政有為,特別是聚焦精準扶貧、“三抓一優”、黃荊口水庫項目等重大任務,謀在遠處、言在深處、干在實處,為全縣改革發展穩定匯聚了強大力量、作出了突出貢獻。
石玉華指出,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抓好今年的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希望縣政協和廣大政協委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緊緊圍繞全縣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把職責履行得更實,把作用發揮得更好,在加快推進“山通水富、綠色發展”的新征程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石玉華要求,要堅定方向,在政治站位上有新提升。縣政協和各位委員必須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始終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認真踐行“兩個維護”,確保政協事業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和精準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把黨的主張轉化為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共識,轉化為縣政協黨組和全體委員的共同意志和實際行動,始終與縣委在思想上同心、目標上同向、行動上同行,為打造中部綠心核心區、建成全國知名的山水旅游強縣和綠色能源之都貢獻政協力量。
石玉華要求,要牢記使命,在服務大局上有新作為。縣政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總綱,牢記使命,敢于擔當,主動作為。一是多建睿智之言。充分發揮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圍繞強化產業支撐、提升城市品位、推動鄉村振興、增進民生福祉等重點工作,找準結合點、切入點,深入開展調研視察,積極開展協商議政,始終做到“不離主旋律、圍著中心轉、參到關鍵處、議到點子上”,為通山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二是多謀發展之策。從縣情實際出發,找準履行政協職能與服務黨政中心工作的結合點,把參政議政的重心放在對發展趨勢的思考上,放在對矛盾問題的分析上,放在對發展對策的研究上,放在對制約發展瓶頸的破解上,使提出的意見建議更加符合通山實際、更加符合發展規律,進一步提高建言立論的質量,增強參政議政的實效。三是多履監督之職。要積極探索政協民主監督的新形式、好載體,聚焦惠民惠企政策落實、重大民生熱點問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開展民主監督,解決實際問題,推動改革發展舉措落到實處。同時要將促進發展與參與發展結合起來,引導廣大政協委員積極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建立新業績、展現新作為。
石玉華要求,要發揮優勢,在增進和諧上有新成效。團結和民主是政協工作永恒的主題。政協工作要緊扣這一主題,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畫出民心民愿的最大同心圓,為全縣人民共建新時代幸福家園凝聚最大合力。一要當好“擴音器”。深入宣傳通山改革發展的大政方針,多做凝心聚力的事,多說提氣鼓勁的話,積極引導社會各界正確認識和處理改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增進思想認同、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真正使縣委、縣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轉化為通山百姓的自覺行動和有為實踐。二要做好“貼心人”。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俯身接地氣、伸手連民心,沉下去、聽真話、察實情、問良策,通過撰寫提案、反映民意等履行職能的有效手段,及時挖掘社會信息,準確把握基層脈搏,全面匯集各界意見,及時把群眾的關切、群眾的期盼、群眾的訴求傳遞給縣委、縣政府。三要搭好“連心橋”。要珍惜人民政協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積極營造“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民主氛圍,幫助縣委、縣政府吸納來自各個方面的不同意見,做到言必真、策必實、行必正,協助縣委、縣政府多做引導預期、協調關系、釋疑解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做到于民有計、于己有為,努力為促進社會和諧做出積極貢獻。
石玉華要求,要提升能力,在自身建設上有新突破。縣政協一定要主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大力推進履職能力建設。一要抓好學習。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的重要指示,組織引導廣大政協委員加強學習,始終保持干事創業的精神狀態,敢于擔當、善于作為,持續提升依法依章履職盡責的能力水平。二要建好隊伍。要加強政協委員的管理和服務,完善委員聯絡制度,健全委員聯絡機構,尊重和保障委員各項民主權利,為委員履職盡責創造良好條件;大力加強政協機關思想、組織、作風建設,注重培養專業能力、專業精神,始終做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志、思想上肝膽相照的知己、工作上密切配合的同事。三要改好作風。政協委員既是一種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要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和政協章程,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堅決反對“四風”,大興求真務實之風、調查研究之風、艱苦奮斗之風,在本職工作中建功立業,在界別群眾中示范帶動,切實做到不負重托、不辱使命,以過硬的作風樹立新時代政協委員的良好形象。
石玉華最后說:各位委員、同志們,一切偉大的成就都是接續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的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通山發展前景催人奮進,人民政協事業大有可為。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同心同德、群策群力,風雨同舟、和衷共濟,以高質量發展推動“山通水富、綠色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縣政協主席張遠林向大會作政協通山縣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張遠林指出,一年來,縣政協常委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在中共通山縣委的堅強領導下,緊扣團結民主兩大主題,把協商民主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圍繞中心謀事,聚焦發展干事,關注民生成事,全縣政協工作呈現出黨委更加重視、政府更加支持、政協更加有為、各方更加配合、社會更加認同的良好發展態勢,為奮力譜寫山通水富綠色發展新篇章做出了應有貢獻。
張遠林指出,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之年。縣政協常委會2019年工作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三中全會精神,以更實的作風、更新的路徑、更嚴的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市、縣委決策部署,同心協力搞好政治協商,積極穩妥推進民主監督,扎實有效開展參政議政,為開創山通水富、綠色發展新局面貢獻智慧和力量。
縣政協副主席程國芳作政協通山縣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提案工作報告。縣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以來,全體政協委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運用提案履行政協職能,共提交提案138件,為縣委、縣政府的科學民主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為加快推進山通水富、綠色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李軍平作《關于政協通山縣第十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案辦理情況的報告》。縣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以來,委員們緊緊圍繞全縣中心工作和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積極獻言獻策,共向縣政府提交提案125件,截至2018年9月底,得到解決的56件,納入計劃正在逐步解決和落實的52件,受政策和客觀條件限制留待以后解決的11件,確實無法解決留作參考的6件,交辦的提案已全部辦理答復完畢,答復率100%,滿意率99.5%。
編輯:stsf
上一篇:
縣十八屆人大三次會議隆重開幕
下一篇:
我縣召開全縣領導干部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