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安區橫溝橋鎮教育界有一位鄉村教師,他在從事好常規教學的同時,努力鉆研現代教育技術知識,并將之用于實踐,提高教育教學工作效率。他,就是榮獲2017年度咸安區“優秀教師”榮譽稱號的該鎮中學教師熊盛文。
今年55歲的熊盛文,出生于咸安區橫溝橋鎮長嶺村,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從咸寧師范畢后,分配到楊畈中學任教,后由于鄉鎮合并到橫溝中學任教,已走過36個春秋。36年來,熊盛文走過的路雖說平凡普通,但也不時擦出“點點耀眼火花”。
自學鉆研 教育技術
隨著時代的發展,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也隨之走入校園。2006年,年已44歲的熊盛文開始自學這一新技術。剛開始,他從電腦操技術開始學起,學拼音打字、五筆打字等技術,每天反復練習,不懂就向他人請教。一次,熊盛文自學摸索一項電腦技術,但始終沒有搞懂、掌握。于是,他就三番五次去電腦打印店打印材料,給人做生意,乘機向打印店人員請教學習,做到“不恥下問”。通過不懈努力,熊盛文終于掌握了這項技術。這是他自學新技術的一個縮影。
據悉,熊盛文還自學掌握多門信息技術,到2008年,他又開始初中化學課程的課件開發工作,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全部初中化學課件開發。2016年,熊盛文又通過網絡進入中國人民大學MooC自學多門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并取得7門課程認證證書,其中3門課程是北京大學的。并完成了全部初中化學108節微課開發工作。“通過自學,我基本掌握了一系列現代信息新技術,讓這一技術走進教育教學。”采訪時,熊盛文充滿信心地說。
用于實踐 提高效率
學好技術后,熊盛文在教學實踐中,注意把信息資源、信息方法與教育教學融為一體,達到更好的目標。“在教學管理上,熊盛文老師充分利用電子表格建立班級數據檔,對學生信息分類處理,統計學生成績、分柝學情,極大減輕了工作負擔……”采訪時,一位老師這樣告訴記者。
據悉,為了更好地與同行、家長、學生溝通,熊盛文在百度和QQ中申請了個人空間,把自已在教育教學中的案例、教育故事、工作感受與同行交流,與家長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為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惑。每次班級活動,學生在課堂表現和課外游戲活動等,熊盛文都記下了一幅幅鏡頭。在空間與家長、孩子分亨。與此同時,熊盛文除了把信息技術用于教育教學管理,還把多媒體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例如: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情景以創設,可以在短時間內高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引導出學生的多角度思維,對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運用相關課件,指導學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能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利用音頻、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學工作效率。
辛勤耕耘 春華秋實
人常說,有付出,就有回報。熊盛文自學現代教育技術,并將之用于教育教學中,不但惠及廣大師生,還推動了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由此,他連續六年擔任老師教育信息化培訓工作。經常帶領老師無紙化辦公,下視頻音樂、制作課件,將各類信息化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工作。本年度,他所任教班級成績名列前茅;并獲得中國相關大學教育教學認證證書七本;完成了初中化學全部課程108節微課編創,獲得微課聯的名師。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評選中,獲得市級優質課并送評省部級。今年,他又獲得區教研究室“四優”優秀成果展示;相關課件在中國基礎教育研究會獲得二等獎;并獲得了市、區、鎮3級教育主管部門授予的“優秀工作者、優秀教師、先進個人”等各項榮譽稱號。
“熊盛文老師是教師自學提高能力的榜樣,在農村教育園地不斷譜寫新篇章!”該校校長石擁軍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陳連英:把知識和真愛獻給鄉村孩子
下一篇:
蘇紅蓮:把青春和真情獻給農村教育
易秋生,在咸安區教育界可是個響亮的名字。他今年51歲,咸寧高中高三B7、B9班地理老師。上世紀60年代中期出生于湖北省黃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