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習的鈴聲剛落,英語老師杜佳靜推開辦公室門時,月光正斜斜地淌在辦公桌上。那封折疊成方塊的信箋格外顯眼,邊緣被反復摩挲得發毛,紙面還留著幾處淺淺的指痕。展開來看,字跡像受驚的小鹿般忽疾忽徐:"杜老師,我總覺得自己像在原地打轉的陀螺......"
寫信的是小徐,那個總坐在教室靠窗位置的女孩。課堂上她永遠挺直脊背,卻總在提問時把臉埋進臂彎。信里的字跡洇著潮濕的情緒:父母貼在冰箱上的成績單、凌晨一點還亮著的臺燈、看到同桌作業本上的紅勾時加速的心跳...... 這些細碎的煩惱像藤蔓,在字里行間纏繞成結。
杜佳靜捏著信紙的手指微微收緊。她想起上周默寫單詞時,小徐交上來的本子上有幾處用力過猛的涂改,紙頁都戳出了毛邊。第二天早讀課,她特意繞到小徐座位旁,借著檢查背誦的間隙輕聲問:"最近是不是沒休息好?" 女孩猛地抬頭,眼里的紅血絲像未干的墨跡。
辦公樓后的香樟樹下,杜佳靜聽小徐斷斷續續地說著。秋風卷著落葉掠過肩頭時,她忽然伸手拂去女孩發間的碎葉:"你看這樹,春天拼命長新葉,冬天也得歇歇腳。" 她從教案本里抽出張便簽,畫出三個深淺不一的圓圈:"最里面的圈是每天必須完成的作業,中間圈是錯題整理,最外面的圈......" 她頓了頓,"留給出太陽時去操場走兩圈的時間。"
那些日子,杜佳靜的教案夾里多了張便利貼,記著小徐的點滴變化:"今天主動問了語法題"、"書桌角落放了個小熊掛件"。批改作業時,她會用紅筆在錯題旁畫只簡筆畫的小蝸牛,旁邊批注:"慢慢來,比昨天快了一點點"。月考成績出來那天,小徐的試卷上貼著張熒光貼:"注意看,你的錯題少了三個呢"。
變化是在某個清晨悄然發生的。杜佳靜在走廊遇見抱著作業本的小徐,女孩突然停下腳步:"老師,我試著用您說的方法整理筆記了。" 她翻開筆記本,里面貼著不同顏色的便利貼,紅的標重點,黃的寫疑問,綠的記著 "今天背完了 30 個單詞"。陽光透過走廊的玻璃窗,在字里行間跳躍成細碎的金斑。
期末表彰大會上,小徐作為進步學生發言時,特意提到杜老師教她的 "五分鐘整理法":"原來把橡皮屑掃干凈的瞬間,心里的煩躁也會跟著被掃走。" 臺下的杜佳靜望著女孩眼里閃爍的光,想起那封被她珍藏在抽屜里的信,最后一句是 "我好像看不見前面的路了"。
如今在沙堆中學,常有學生在周記里提到 "杜老師的魔法便簽"。那些畫著笑臉的批改、寫著 "加油" 的熒光筆標記、夾在作業本里的小紙條,像一盞盞提著走的燈籠,照亮過許多孩子的迷茫時刻。就像小徐在作文里寫的:"那盞燈不刺眼,卻足夠讓我看清腳下的路。"
后記:教育的奇妙之處,在于它從不是轟轟烈烈的澆灌,而是如春風化雨般的滋養。杜佳靜老師用最溫柔的堅持,在孩子們心里點亮的不僅是前行的光,更是對成長的期待。這盞心燈,在無數個平凡的日子里,閃爍著教育最本真的溫度。
(通訊員 劉文佳)
編輯:he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