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時,不由想起今年春節期間到菲律賓旅游看到的一個墓園。這個墓園被馬尼拉的高樓大廈所包圍,在我女兒家的陽臺就可看到。我和妻子帶著好奇心和恐懼感參觀了這里。
整個墓園面積碩大,規劃有序,緊湊精致。有的形單影只,有的一群一群。形單影只的往往建得很豪華,或者建樓房,或者用鐵柵欄圍起;墓群往往排列整齊,可能是一個家族的,有點生死相依的味道。墳墓的入口,一般都有雕塑,有的堪稱藝術品。所有的墳墓,都籠罩在綠樹之下,有些樹甚至有上百年,有些墳墓則被鮮花包圍著。
住在這個墓園的,除了墳墓,還有人,不是死人,是活人!
這些人完完全全把墓園當做自己家了。有的家庭幾個人坐在客廳里聊天,你猜客廳正中間是什么?是墳墓!聊天時,他們的手就搭在墳墓上,彷佛我們手搭在餐桌上一樣。有的三五成群在墳墓邊打牌嬉戲,有的躺在墳墓上呼呼大睡!小孩子們呢,坐在墳墓前頭開心的大笑,有些則在墳墓邊專心玩自己的游戲……
女兒告訴過我,菲律賓的文化深受西方基督教、天主教影響,并不避諱死亡,所以常常能看到鬧市區中間有一片墓園,首都馬尼拉也不例外。說菲律賓人建墳墓,有錢的一般都建成真正的二層樓房,因此馬尼拉的窮人,無家可歸的,就把墓園當做了自己的家。
看到墓園里這些窮人,雖然他們不得不把墓園當做家,可是好像并沒有什么哀愁,依然樂觀的生活著。在墓園正中心圓盤邊,我們發現了一個籃球框,固定在一棵樹上橫著的樹枝上。看得出,平時這里一定有孩子在打籃球。我能想象得出,打球過程中,他們是多么的活躍,多么的開心。他們的這種開心會不會吵醒地下睡熟的靈魂?也許,他們就是用這種方式來陪伴著別人的先祖。那些墳墓主人的后代們并不計較窮人們住在這里,也許還感激他們的陪伴。
在我國,墓園總是遠離我們的視線,一般都是死氣沉沉的,去墓園,要么是清明節,要么是先祖的忌日。然而在菲律賓,墓園卻是這樣奇異的景象。參觀到后來,我的恐懼感也減輕了許多,鼓起勇氣選擇一個鮮花盛開的墳墓邊留了影。因為這個墓園,讓我對生與死有了重新認識,死是必然的,你怕死還是要死,既然如此就不要認為它是可怕的,就不必避諱。最重要的是,生的時候好好活著,即使再難也要選擇一個籃球框,開開心心地突圍與靠近,騰挪跳躍,然后瞄準——投籃——! 王長青 (市直)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