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同學姓陳,現在中山大學任博導。我兩年前暑假在廣州旅行時,前去拜訪過他。
我在中山大學的陳同學那里逗留了三天,了解了他在大學的一些近況,其中有一件事,頗令人玩味。
年輕的陳博導做為學校的教學骨干,在學術上頗有建樹,被學校和上級行政部門選中,做為干部培養。幾年前被派往汕頭市掛銜副市長鍛煉,很多人對他羨慕不已,以為他仕途遠大。誰知道,一年掛職期滿,當組織上征詢他以后的發展打算時,他卻毅然拒絕從政,回到了中大校園繼續教書育人。
在談及為何放棄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仕途之路時,他說主要基于以下考慮:一是他學校有一位教授改行從政后,后來握有大權,但經受不住各種糖衣炮彈的誘惑,最后折戟沉沙,身陷囹圄,前車可鑒,他對自己一旦握有實權后,拒腐拒蝕的意志力有點懷疑;二是自己還是適合從事教學科研,對縱橫捭闔、決斷自如的處政能力還不十分自信。所以在掛職期滿后,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組織的挽留,從官場抽身,返回校園潛心于教學和學術。
我的這位陳同學,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本是鄂南家鄉一所山區初中的教師。但和一般教師不同的是,他在教學之余,對現實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采取了拒絕的態度。拒絕了搓牌,拒絕了閑聊,拒絕了聚友,拒絕了談情,把自己關在斗室里,自學英語,自學數學。終于以一個在職教師的身份,考取了廣州中山大學的研究生,從此人生躍出了山村,飛向了更廣大的世界。
前不久陳教授和我在電話里通話,談及他現在的情況時,他說現在是學校某科學術的帶頭人,是國家某部委政策決策的智囊團成員。他帶出的研究生是社會的高端人才,一畢業就被相關部門搶走,年薪最少二十萬元以上。
我對我這位教授同學取得的成就,感到十分的敬佩。同時,我的這位教授同學學術上的成功,精彩的人生軌跡,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總是要拒絕一些什么,才能夠得到一些什么,學會拒絕是成功人生的起點。(郁林 通城縣第二高級中學)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