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棵古松離開故土,被移植到城里,幾年下來一直以拒絕的姿態生活著,最后在一個風雨之夜完成了生命的歷程——它枯萎了。這種枯萎說什么是“彰顯了自己的性格”,說什么是以“惦念家鄉”的名義完成的生命“絕唱”,其實是毫無意義的自欺欺人,只是給世人留下些諸多的嘆息而已。
盡管古松的拒絕也固然是一種選擇,且披上了那么多美麗的借口外衣。拒絕得那么凄美與壯烈,但它算不得樹中的偉丈夫,只是一個可憐的懦夫。試想,連生命都沒有了,還妄談什么性格、思想與抱負?
難道古松果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嗎?非也!在城市里盡管有那么多的噪聲、傷害與空氣污濁,但也有著柔風和雨水啊,如果它足夠堅強,能正確面對,短暫的不適和思鄉的痛楚將會很快過去,迎來嶄新的一頁,它同樣會生活得很精彩。逆境更能錘煉一個人的意志,更能增長自己的斗志,更能展現生命的價值。高爾基說,“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何嘗不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一個人面對逆境或困境,應作積極的抗爭與自救,命運的主宰得靠自我救贖,而不是作悲觀的放棄與拒絕。司馬遷面對牢獄之災,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終有《史記》橫空出世。孫臏面對臏刑,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執著與追求好好活著,終有《孫臏兵法》萬古流芳。還有無數的名人志士,他們面對無數的挫折與打擊,都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追夢、堅強與奮斗,完成了壯麗的事業。既奉獻了人類社會,又成就了自己的鳳凰涅槃,留下了真正的生命精美華章。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對生命而言其實是錯誤。生命在就有機會重來,哪怕是以屈辱和潛伏的形式忍辱負重地活著,像蘇武牧羊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是也。生命不在,任何美麗的借口或豪言壯語都是蒼白。項羽不肯過江東,徒留千古嘆息。無論遭遇什么情形,生命始終要放在第一位。生命不僅僅只是自己的,更是親人的社會的。
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人,一個懷著修齊治平大志的人,豈會輕言生命的放棄?豈會做草率的拒絕?那種以生命為代價的拒絕畢竟太過悲催與絕情。不要悲情的拒絕,要學會挑戰人生的風雨,以積極的姿態入世,助圓美麗的自己夢和“中國夢”,你其實會有更好更多的選擇!(徐大發 通山縣大路鄉青山城中學)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