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步雄
最近,好幾個朋友要我幫忙挑選一篇“好講的課文”,參加縣市優質課比賽,我婉拒后陷入沉思中。
我是教語文的,小學教過,初中也教過。在我看來,語文沒有哪一篇是屬于“好講的課”,也沒有哪一篇屬于“難講的課”。怎樣界別課文的“好講”與“難講”,實在是沒有標準。我想,如果能潛心備課,鉆研教材,優化教法,什么課都屬于“好講的課”;如果敷衍塞責,不精心備課,不走進文本、走進學生,無論哪篇課文都是“難講的課”。
婉拒朋友時,我說,優質課競賽的選課,如同挑選朋友一樣,首先你對這篇課文要有“感覺”,這個“感覺”指的是對文本有獨特的理解,或是處理文本有巧妙的方法,或者是在朗讀上很有表現力等。有了“感覺”,才會深入地進行研究,創新設計,優化手段。
朋友問:“你手頭上是否有好的獨創的教學設計,借我參賽。”朋友的話,讓我唏噓不已。
其一,兩人的成長閱歷,學習背景,知識儲備,以及處理課文的方法有差異,教育思想、課堂特點也就不可能相同,怎能“拿來就用”?再說,一篇課文,不深入進去,不將課堂環節、評價手段、教學技巧滲入到腦海中去,進行消化,即使參賽也不可能出彩。
其二、朋友對優質課競賽的認識還處在“別人推薦課文,借用別人的教學設計,我幸運地表演”的層面上,那么參加優質課競賽就毫無意義。在資訊如此迅猛的今天,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更應該跟上時代步伐,不斷更新知識,終身學習,促進專業發展。只有不斷學習,充實自我,才可能不被時代所淘汰,才可能站在專業的前沿。
我認為,參加各級優質課競賽,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提升教育教學水平,錘煉賽場的應對能力等,應該是一種自發的、向上的專業發展的“自覺”。只有這樣,專業水平才可能提高,個人素養才會提升,這也應該是優質課競賽的意義所在。
編輯:Administrator
為了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紀律意識和國防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吃苦耐勞、團結拼搏的革命傳統精神...
看著孩子長大,和孩子一起成長是一種幸福的感覺。在孩子長大的日子里,我們需要學會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家長。學習無所不在...
談起孩子的成長,大多數家長的感受是累并快樂著!當你注視著“小不點”自己背著書包上學時,你會深感欣慰;當在人群中發現他...
每一個陪伴孩子成長的故事,最初都堪稱是一場愛的事故,我和女兒Eva在愛中斗智斗勇,在愛中做自己,并相信孩子。這才真正懂得...
談起孩子,大概是每個父母談論最多的話題,因為孩子的成長過程我們作為父母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愛,從孩子人出生開始,就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