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清明節,心里不禁隱隱作痛。記得二十年前的清明節,最疼愛自己的阿婆(祖母的俗稱)呼喊著我的乳名永遠離開了人世。
在兒時記憶中,我一直就伴隨在阿婆身邊,和她同睡同吃、同苦同樂。其實,阿婆并非我的親祖母,但她卻比我的母親還要疼愛我,教我如何做人和怎樣生活。
勤快勤快,有飯有菜;懶惰懶惰,忍饑受餓。這是阿婆經常對當時似懂非懂的我嘮叨最多的順口溜之一??巢?,挑水,挖野菜,打豬草,這些事我從七歲上學那年就開始學會了。
記得每到夏季,我做得最多的活兒是幫阿婆扎薯藤把(薯藤是很好的豬飼料),那時為了幫母親減輕家庭負擔,多養幾頭豬,眼睛看不見的阿婆硬是要剁薯藤。這可是明眼人都不敢輕言勝任的事兒,一條高高的長木凳,上面嵌著一把鋒利沉實的大鍘刀,將地里割來的散亂薯藤扎成一把把,然后用一只手從凳邊的門板上一點點遞進鍘刀槽里,另一只手用力握住鍘刀往下斬成細小的屑兒,只有切得越細肉豬才吃得越歡。所以說剁薯藤可不容易,既要把握力度,又要講究速度,弄不好還會讓鋒利的鍘刀傷著手指。
不顧大家的極力反對,這難活兒還是沒能難住要強的阿婆。每逢七八月的農忙時節,村里村外都爭相來請阿婆去剁薯藤,因為只有她的薯藤切得最細小最均勻。不知多少年來,就這樣靠阿婆剁薯藤出欄肉豬賣的錢一點點變成了我們兄弟姊妹們的學費。那段歲月,阿婆一直是我心中的驕傲和學習的楷模。
印象里,家中后院的角落處有一片茂盛的紫蘇頑強地生長著,年復一年,延續不絕。秋天來臨,阿婆用鐮刀摸索著收割,再扎成一個個小把兒,掛在院墻窗邊晾干。冬寒春暖時,總見方圓數十里三三倆倆的男女老少趕來討些干紫蘇,這藥配雞蛋吃下能治傷風感冒。阿婆總是每求必應,遇上家境不太好的人家,她還會倒貼上幾個專門留著給我吃的土雞蛋,且分文不取。時間長了,許多鄉鄰覺得過意不去,就帶些平時舍不得吃的罐頭、冰糖等禮品,年幼的我見了自然嘴饞,但阿婆執意不收。她告誡地說,孫兒呀,人窮可不能志短,只有靠自己本事掙來的才吃得安心??!再說,鄉里鄉親的誰保準沒有一個難處呢。
就這樣,阿婆用她的勤勞堅強與熱心腸換來了鄉親們的尊敬和愛戴。有一年,阿婆在菜園里被一條毒蛇咬傷,全身腫得無法動彈。碰巧當時沒人在家,還是鄉親們將阿婆抬到鄉里衛生院。聞訊趕來的姑媽急得直哭,怕阿婆難過這一關,日夜守在病床前。一個月后,阿婆出院時,家里的田地已被鄉親們照料得很好,我也吃著百家飯,沒有耽誤一天學業。
后來,直到我漂泊各地,那片深紅色的紫蘇仍掛滿那個江南小院。每次回家,總看見阿婆院里滿是歡聲笑語的鄉鄰親友。雖然阿婆看不見可能也聽不到什么,但大家明顯感覺到她的音容如少年的孩童一般自然率真。夕陽西下,陽光從院子墻縫間透射而過,一道光線恰好照在她滿是笑容的臉上,額頭白發下那雙眼睛仿佛散發著金色的光芒……
又是一年清明節,再也不見我最親的人!阿婆,您在天堂還好嗎?如今,每當自己遭遇挫折或享受安逸時,一想起如母一般的阿婆,心中便充滿了無限的力量和感恩…… 廖輝軍?。ㄍㄉ剑?/p>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