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出身在富農家庭,由于家道衰落,沒上過一天私塾,可就是這樣大字也不識一個的文盲身上卻體現出了那個時代中國女性的全部優點。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讓人非我弱”,“吃虧是福”,“得饒人處且饒人”……母親雖然沒有文化,不會用文字表達出來,但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傳輸給兒女們這些做人理念,讓我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成為我們永恒的財富。
母親年輕時曾是我們那一帶鄉里有名的裁縫,由于人好,手藝不錯,經常無償幫鄰居們縫縫補補,贏得鄰里們的一致贊譽。家里唯一值錢的物品就數縫紉機了,母親把它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金貴。文革時期父親被打成“知識分子臭老九”受批斗那年,家里受牽連被抄家,唯一的縫紉機被沒收,母親為此不知暗暗流了多少傷心的眼淚,卻從沒有讓兒女們受到絲毫影響,家里家外依然操持得井井有條。2002年父親突發腦溢血離我們而去以后,最讓我揪心的是母親的孤單沒有辦法解決。母親由于沒有文化,沒有什么興趣愛好,不懂音樂,連電視也不看,就把空閑時間利用起來,就著家里的老式縫紉機,為兒孫們每家都做了幾十雙鞋墊、棉拖鞋等,我知道這是母親不知花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浸透了多少心血與汗水才做出來的。一針針,一線線辛苦在母親年邁而柔弱的身體上,卻時時暖在兒孫們的心上。
面對將我養育成人的慈母,我卻心存愧疚,至今有一件讓我無法釋懷的事:1988年我技校畢業的那年,因為父親不肯找關系為我安排工作,我一氣之下離家出走,母親急得引發了支氣管擴張的老毛病,吐了半臉盆血。從此以后,不管是誰對母親言語不恭,我都會和他翻臉,我不能容忍母親再受一丁點的傷心與委屈,因為在我心里母親就是我今生乃至來世最疼愛的人。
母親今年已經80高齡了,看著兩鬢斑白,步履蹣跚的母親,我的心里有一種很無助、無奈的凄涼感。今天兒要鼓足勇氣大聲對您說:親愛的媽媽,感謝您對兒子的養育之恩!我愛您!
(殷鐵山)(作者單位:嘉魚縣魚岳鎮考棚村)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