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清
我與妻子都出生在鄂南那個山清水秀的小山村,那里的青山綠水見證了我們的相遇、相知與相守。七十年代初,大隊成立了文藝宣傳隊,那時的她,宛如山間靈動的精靈,能歌善舞,是宣傳隊當之無愧的臺柱子。而我憑借著拉二胡技藝也加入了宣傳隊。我們一起排練,一起踏上全縣文藝匯演的舞臺,在那些朝夕相處的日子里,兩顆年輕的心漸漸靠近,愛意在彼此間悄然生長。
在那個移風易俗的年代,沒有媒妁之言,也沒有三書六禮, 更沒有隆重的婚慶,我們結(jié)婚了。那日,一位住隊干部送來一包紅糖,為我們倆的牽手增添了幾分甜蜜。婚后,我在大隊小學(xué)當教師,她卻扛起了家里的重擔。清晨五點,廚房已經(jīng)亮起昏黃的煤油燈,她忙碌的身影被燈光拉得很長。那時,我就覺得,有她才有家。
不久后,一兒一女的到來,為我們的家庭帶來了無盡的歡樂,也讓她身上的擔子更重了。白天在地里忙活,晚上哄睡孩子后還要忙家務(wù)。記得女兒滿月時,她就把自己的藍布衫拆了,給孩子縫了件小棉襖。還有一次,兒子發(fā)燒生病了,她背著兒子走了十幾里山路去白云診所。后來,我聞訊趕到診所時,兒子已退燒熟睡。我望著她消瘦的臉龐,暗暗發(fā)誓:這輩子一定與她不離不棄。
面對家庭生活的重荷,她從不抱怨,用勤勞的雙手將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養(yǎng)豬、種菜,每一件事她都做得十分出色。那時沒有液化氣,更沒有天然氣,養(yǎng)豬必須得有充足的干柴煮食。每到周末,我們便一起到高山上去砍柴。扛柴回家的路上,她基本是小跑,走了一段路,又返回來接我。她輕輕將我肩上的柴放到她肩上,笑著說:“你是教書的,重事還是我擔當。”那一幕深深烙印在我的記憶深處,無論歲月如何流逝,都不曾褪色。
八十年代初,她憑借著自己的聰慧和勤勞,在家里辦起了磨薯、脫米的小型加工廠。她待人熱情,技術(shù)嫻熟,收費合理,十里八鄉(xiāng)的人都慕名而來,生意十分紅火,家里的日子也越過越有盼頭。看到她辛勤勞作的樣子,我在心底暗暗發(fā)誓,一定要讓她過上更好的生活。于是,我把每月的工資攢起來,在那個小山村里,買回了第一臺紅山花落地電扇、第一臺荷花洗衣機、第一臺飛躍黑白電視機。當這些嶄新的家電進入我們的家時,她眼中閃爍著驚喜與感動的光芒,那一刻,我覺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八十年代末,我被調(diào)進城里工作,兩個孩子也隨我到縣城上學(xué)。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她毅然隨我進城。盡管城里的生活與山村大不相同,但她很快便適應(yīng)了。后來,她到校辦印刷廠上班,臨街開了一個小賣部,經(jīng)銷工廠生產(chǎn)的作業(yè)本。小賣部經(jīng)營得風生水起。看著她那努力打拼的身影,我既心疼又驕傲,覺得是她為這個家?guī)砹藵M滿的福氣。
歲月悄然流逝,如今,我們年事已高,退休在家。她與街坊老太一起跳起了廣場舞。每一次廣場舞比賽,我都給她捧場,為她鼓掌,并用相機為她留下歡樂美麗的瞬間,歲月帶走了她的青春容顏,卻帶不走她對生活的熱愛。
五十個春秋,我們風雨同舟,共享生活的酸甜苦辣。歲月在我們的臉上留下了皺紋,卻讓我們的感情愈發(fā)深厚。我深深懂得:這世上最珍貴的寶物,不是金銀財寶,而是那個愿意陪你吃苦、陪你變老,在歲月長河里始終不離不棄的糟糠之妻。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夏日養(yǎng)陽記
下一篇:
折耳根的芬芳
有一天,養(yǎng)的三頭黃牛失蹤了,夫妻倆連夜打著電筒,手牽手爬上村里最高的山峰,找了兩天終于找回了黃牛。當?shù)厝擞謶蜓?“雙豬...
”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相關(guān)負責人說,該項目投產(chǎn)后,正邦集團將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勢,結(jié)合當?shù)靥厣M行專業(yè)化、職業(yè)化養(yǎng)殖,進而大幅提...
咸寧網(wǎng)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柯常智、通訊員任建成報道:日前,武漢新聯(lián)大生物有限公司2018年經(jīng)銷商答謝會暨同盟者發(fā)展大會在...
咸寧網(wǎng)訊(記者陳婧通訊員葛雨薇盧韜董儀吳彥儀)“沒想到還可以這樣養(yǎng)豬,以后再也不用擔心銷路問題,只需按照專家的線上‘...
吳娛(通城)我的一位好朋友,經(jīng)常跟我們分享嫁給農(nóng)村人的幸福。因為土地才是唯一永存的東西。
我深深懂得:這世上最珍貴的寶物,不是金銀財寶,而是那個愿意陪你吃苦、陪你變老,在歲月長河里始終不離不棄的糟糠之妻。
臘月二十六這一天要殺豬割年肉,開始置辦年貨。臘月二十六的漢族傳統(tǒng)民俗是“燉大肉”(好一大碗香噴噴的大肉肉)。臘月二十...
咸寧網(wǎng)訊記者鄧昌爐、宋文虎、特約記者孔帆升、徐大發(fā)報道:11月20日,記者沿著旅游扶貧公路來到通山縣大畈鎮(zhèn)下楊村祝木生的...
○謝文芳樊芳的短篇小說《藥引子》通過一個女人的短暫繁華與半世荒涼,照見了時代的變遷、人性的善惡與人情的冷暖。小說中張...
創(chuàng)新社會中的全能型人才講述人:汪永富(市教科院院長)在鄂南高中從事教學(xué)、行政工作21年后, 2016年,我調(diào)到市教科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