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在黃石,緊靠長江南岸,三面環(huán)江。唯有一脈纖立山梁與千里楚山相連接。素有長江中游門戶之稱。歷來是兵家爭斗的軍事要塞,名人雅士賦詩填詞的好地方,觀景釣魚的好處所。
應友人邀請到西塞山,雖行程匆匆但我可以向大家宣告:西塞山值得一游。
自南門進,沿盤山水泥路而上,山邊多怪石,有樹長于石中,有石包裹樹,奇形怪狀,到處皆是。行至半山腰,見仿古牌樓,上面有書法家舒同題寫“西塞山”三個字,穿過牌樓,沿路而上,至西塞山殘雪處。
登西塞殘雪臺,臺邊有鐵鏈護欄,俯視江邊,水面鸕鶴五、六只,或竟翼高飛,或俯江逐浪。
殘雪臺前有巨石,猶如巨獸,又如是沉睡,或是躺著,曰“臥虎石”,有同伴騎石虎者,抓耳者,拉尾巴者。
右上20步左右,是一塊平地,立3門古炮,正中間七棵松樹成北斗七星陣。這里曾經是古戰(zhàn)場。有三國孫策戰(zhàn)黃祖,農民起義血灑西塞山,國民黨戰(zhàn)日寇。明代張居正曾賦詩:“至今西塞山頭色,猶是當年戰(zhàn)血痕。”
登西塞山北峰巔,至北望亭,為周郎閱兵處。憑欄俯視,江水奔騰東去,一縷環(huán)帶繞山轉,江北散花洲和策湖近在眼前。
亭東北而下,在東北懸崖之中,見不少石刻,如“飛來船、佛掌”等,其中最為壯觀的是書法家楚圖南刻“西塞山”三個字。
過摩天崖,至一線峽,其道旁山肋狹者五六尺,只容一人過,俯視江中,碌碌不可見丈尺。一線峽走底,見桃花洞,洞下是古釣魚臺,有詩曰:“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大概西塞山出名,就是這首詩吧!
桃花洞前有臺階下至江邊,臺階邊都有鐵鏈護欄,膽大者沿臺階而下,見磯頭上的鐵樁,鐵樁中間有槽,旁邊有一鍥,相傳是孫皓鐵鎖橫江的遺跡。
復出一線峽,沿東邊山路而走,見一片桃林,桃林前不遠處有古廟,曰“龍窟寺”,是唐代的遺址。相傳寺內曾栽有一株明留下來的牡丹花,該地一賈姓人家丫頭逆主人之意助一窮秀才進京趕考后屈死,功成名就后秀才來報恩,丫頭借牡丹以示清白,使牡丹花變成潔白芳香,顏色迷人,可惜抗戰(zhàn)年間遺失了。
暮色之下,出東邊柵欄門。只見長江之水流淌不息,千年古鎮(zhèn)的繁華已經不復存在,西塞山在夕陽的照耀下更險峻秀麗。(占君武)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