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來到呼蘭小城,探訪蕭紅故居。車經過呼蘭河,放眼望去,河水悠悠流淌,太陽在上面灑滿片片金光。蕭紅故居位于呼蘭南二道街204號。距離哈爾濱市區中心25公里。
蕭紅故居始建于1908年,是清末傳統八旗式宅院,青磚青瓦,土木結構,是典型的帶有滿族風格的北方民居。大門南開,青磚門柱中間是兩扇黑漆大門,氣派的門樓,古香古色。
故居分為東西兩院,共有房舍三十間。東院八間,其中五間正房,三間廂房。西院二十二間。
東院的五間正房,是蕭紅的出生地及全家人生活的地方。青磚墻,上覆青瓦,彩繪椽頭,屋脊兩頭上翹。木制小格窗,格窗下面是玻璃,上面是土黃色的窗紙。
走進正房的大門,中間是廚房,東側兩間父母居住,西側兩間祖父母居住。房間里分別擺放著炕柜、炕桌、泥火盆、箱柜、梳妝臺、青花膽瓶、小座鐘,以及躺椅、茶桌等物品。
蕭紅的童年是寂寞的,她沒有同伴。父親對她很冷淡,母親對她惡言惡色,祖母也不喜歡她,甚至用針扎過她的手指。但因為祖父的疼愛,她在這里度過了快樂的,無憂無慮的童年。祖父在這里陪她玩耍,教她讀書,陪她落淚。那時,她還不知道未來的人生路上,有那么多痛苦和磨難在等待她。
走出正房的后門,是一座大的花園。花園里深綠、淺紅、嫩黃,色彩斑斕。花園中,有一座祖孫倆的雕像。雕像中,祖父蹲在地上,滿臉慈祥的笑,他不知道將要發生什么事情。年幼的蕭紅倚靠在祖父的肩頭,小腳丫快樂地向天空翹起。
看到這溫馨的一幕, 百年前的舊時光,瞬間穿越而來,童年的蕭紅真切地站在我面前。她是那樣的快樂和淘氣,她惡作劇般地在祖父的草帽上插滿了玫瑰花,祖父竟然不知道,還說雨大玫瑰開得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祖孫倆的笑聲,插上了快樂的翅膀,回響在我的耳旁,回蕩在后花園里。
祖父死后,把愛和溫暖也帶走了。此后,她一直都在顛沛流離中度過,從一座城,到另一座城;一路漂泊,最后留在了遙遠的南國。
走在蕭紅故居,踏著她的足跡,蕭紅生活的氣息,生命的體溫,散布在故居里的各個角落。我邊走邊看,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陽光修復下的故居,蕭紅的笑聲穿越時空。她像一個孩子,臉貼故鄉的土地,呼吸泥土的氣息。(李靜思)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