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劉家橋夜色中的劉家橋
雪中的劉家橋
“活著”的民俗
歷史的古宅
御賜牌匾
水車·古橋·靜逸
大漢皇族劉家橋是一個令人怦然心動、心馳神往的地方。8年來,無數游人來這里探幽尋夢。在游人眼里,劉家橋就是“小橋流水人家”的縮影,是“巷邊桃花胭脂色”的粉色江南,是漸行漸遠“土著水鄉”的婉約情懷。這里有歷史悠久的大漢皇族文化、有令人回味的美食、有讓人留連忘返的美景、有扣人心弦的動人故事……
從幾十萬人次的接待,到全年200萬人次的飆升;從幾家簡陋小吃店,到12家特色餐飲的矗立;從單一觀光,到水鄉休閑帶的豐盈,時尚與傳統,古典與現代的縱橫交錯之間,劉家橋沒有因為賺得盆滿缽滿而懈怠,荏苒之間,他們用絕妙的“歷史文化名村”構架著一座“詩意棲居地”。岸上與水中,一幅水墨江南大漢皇族的血脈,汨汨流淌到兩岸300多戶人家,挺起了古村的脊梁,古村、古街、古建筑,古橋的原汁原味演繹著原住居民的故事。
大漢皇族后裔們的居住地
在咸寧,有一個聚族而居四個世紀的古民居群落,名叫劉家橋村。這里,青山環繞,清泉潺流,古屋成群,古橋飛架,風景秀麗。
劉家橋村始于明代崇禎三年,繁衍至今已有十八代。相傳,漢高祖劉邦的53代孫子劉用謀,跟隨明太祖朱元璋起義,天下平定后,敕封劉用謀鎮守岳州。洪武十一年劉用謀以病告休,在其子劉元武的陪同下,返鄉江西瑞州天寶,途經咸寧不幸卒于白沙,靈柩落放當地包方村,后遷移到劉祠下葬。劉元武就在劉祠村安居立業,繁衍生息。幾年后,其子劉伯常發現劉家橋是一塊風水寶地,不僅四面環山,中間還奇生一塊平地,一條小河從中流過,讓人心曠神怡。便帶小兒子劉如鶴來這里興基創業,始建老屋、鶴皋學校、石拱廊橋……至清朝道光十三年全部建成。
今天的劉家橋,深藏在群山環抱之中,保持完好的四處明清古民居群落,大小房間共2000多間,古樸典雅,疏密有致,融青山、秀水、翠竹、古樹、棧道、廊橋、田園渾然一體,老屋依山從下而上成階梯形建筑,其它則依山伴水而建,具有明清古莊園建筑模式。
劉家橋的先祖們,曾歷主四朝(西漢、東漢、蜀漢、南朝宋),先后共有36位皇帝,統治中國達511年。劉邦幼弟,西漢楚元王劉交,又被封為“彭城王”,是劉家橋人的封王始祖,由他而始,傳承至劉家橋已有81代。
豐厚的大漢文化匯集名村
歷史上,劉家橋是遠近聞名的書香門第,有“墨莊世第”之稱。祖人劉如鶴,有句家訓:“不求富貴在,但愿子孫賢”。因此建了皋鶴學校,供子孫熟讀賢書。
據統計,劉家橋民國前有舉人2人,貢生4人,庠生6人,秀才23人。咸豐年間,貢生劉炳元和庠生劉毓華,父子倆熟讀經典,知書達理,曾被州府授予《父子明經》扁額。文化大革命前劉家橋村存各類扁額50余塊,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40塊,如今還保存10塊。
劉家橋村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相互交融為一體,蘊含著豐厚的大漢文化特色,吸引了眾多有識之士。近年來,隨著保護和開發的有機結合,劉家橋被授予“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北旅游名村”等稱號。
如今,成千上萬游客慕名前來觀光,也有不少導演也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先后有《汀泗橋之戰》、《漢正街人》、《守望家園》、《桂花嫂》等劇到這里拍攝外景。
目前,古民居群落劉家橋正在開發之中,她將以嶄新的姿態,把歷史和現實凸現在世人面前,讓游人目睹她美麗奇特、古樸的風姿,感受她深邃、幽遠、厚重的韻味。
讓人思念的水鄉旅游勝地
見到她,你就再也無法忘懷。她以獨特迷人的魅力,柔柔地纏著你的思念,悠悠地連著你的牽掛,牢牢地鎖定你思念的方向。她,就是劉家橋。
劉家橋就是一個思念之城,這里的木樓飛檐,悠長的石巷,清澈的河水,甚至是縷縷陽光,都能勾起游人的思念,在這里,成對的人兒手拉手穿行古巷,耳邊私摩,訴說對彼此的相思;河邊的休閑長椅上,單身的人兒靜靜獨坐,時而眼神惆悵,時而嘴角上揚,互相訴說彼此的念想;河邊兩岸一座獨孔石橋,其雕梁和青石浸透了時光的顏色,閃耀著歷史的光澤;橋的東頭,曾設爐灶,由村民輪番燒茶,一年四季供行人免費飲用;橋的西頭,偎依著兩棵大葉柳,一棵偉岸,一棵婀娜。據說,這是一對鴛鴦柳,俊朗的丈夫一邊就著清泉浣洗嬌妻的長發,一邊咬著嬌妻的耳朵說著綿綿情話。當你走進農家,體驗四世同堂的大漢文化時,看他們快樂祥和的生活,此時一股思鄉之情不由自主的涌上心頭。
夜暮降臨之后,籠罩在霓虹燈下的劉家橋,隨處可聽潺潺流過的山泉,吱吱呀呀的水車;隨處可見威嚴古樸的民宅,精致典雅的燈光;隨處可有,一對對有情人兒依欄靜賞夜色,或相互依偎的情侶泛舟在碧水遠山間,感受頃刻停留的美妙時光……
來劉家橋旅行不管是漫步古村、攀爬青石板、了解大漢歷史、品嘗地道的土菜、還是泛舟湖間總有頃刻間思念肆意,想起親人,心愛的人,還有故鄉。
在劉家橋曾經有漂泊流浪的人,曾經有得意一時忘卻自我的人,曾經有失意受傷的人都選擇停留于此,那顆曾無處安放的心在劉家橋才能夠平靜,不禁思念遙遠的故鄉。
如果你忘記思念是什么樣,那么請來劉家橋,這里是一個寧靜,安逸,美麗的旅游目的地。
水鄉詩意棲居地呼之欲出
今天的劉家橋村四面環山,一水穿村而過,山奇水秀,白泉河在這里與兩岸的微派古民區形成了一幅古樸典雅迷人的農家風俗畫卷——河水清澈透亮,水中游魚小蝦清晰可見;兩道石堰攔河筑起,一輪瀑布傾瀉而下;堰頭上有水車悠悠旋轉,河中有鴨子在嬉戲,石板街上有玩童在玩耍……
劉家橋以古為魂,讓水鄉印跡彌漫進古村每一旮旯,處處洋溢著劉家橋特有的“水鄉味道”。穿河而過映入眼簾的各式各樣的農莊,和一些漸漸談出人們記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點綴在每一家農莊之中,加上村民自編的挑花籃、蕩湖船、劃燈船等動態水鄉工藝品交融在一起,劉家橋動靜綴成的“水鄉奇葩”震撼著每一位游人。
行走在劉家橋,游覽方式也在變化:水上竹排、觀看水車、農家樂……應有盡有。一橋、一房、一館、一鋪皆成景。通過引進、開發各有特色的主題農家樂、文化客棧、形成濃郁的“慢生活”氛圍,拓寬空間,用休閑的元素延展古村優勢,讓創意觀光和風情休閑的板塊,將劉家橋全面打造成徽派風格,建成中外游客旅游的棲居地。(記者 陳志茹 通訊員 吳劍 張前偉)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