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鱗影淺,風靜鳥聲幽”,這幅美麗的畫卷,是溫泉城區首個人工濕地公園呈現的景象。這個人工濕地公園是溫泉城區的濕地試驗地,總投資180萬元,按照天人合一的理念,打造島、水、林移步換景原生態自然景觀。
3月23日下午,走進人工濕地公園,紅的,白的,紫的,黃的等各種色彩的花,將濕地公園點綴得更有活力,淡淡的花香,不經意地鉆進鼻子,進入肺里,清爽至極。
沿著彎曲的石徑向里走,臨淦河邊,幾對情侶倚肩相傍,一邊欣賞對岸隨風搖擺的柳枝、嬌艷欲滴的桃花、波光粼粼的河面,一邊講著悄悄話。
臨路旁,人工湖泊里,睡蓮愜意地躺著,蘆葦、水蔥等植物佇立春風中。木頭搭建的小橋上,幾名垂釣者靜坐,等魚上鉤……
我們走上前,與垂釣者一起等待魚兒上鉤。垂釣者楊師傅說,濕地公園是塊寶地。濕地公園臨淦河而建,將島、橋、林、石、河串接成一個整體,既是淦河風景的補充,又為市民們提供了一個休閑勝地。
楊師傅家住潭慧小區,每天早晚,他和愛人從濕地公園里穿過,到達淦河旁的棧道,沿河慢跑。周末,他約幾名好友或獨自一人,到這里垂釣。
“這個人工濕地公園雖然小,卻是鳥的天堂,每天早上,鳥兒的喳喳聲很動聽。”楊先生說,在這鳥語花香的休閑勝地,心緒會變得安寧。
河背濕地公園
高起點造生態城
如果說淦河邊的人工濕地公園是一塊試驗地,那么河背濕地公園就是一個即將形成的規模濕地公園。
近幾年,咸寧成為中部地區唯一的“中國最具成長力創新型城市”,首批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城市;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如今,咸寧加快綠色崛起,凸顯生態優勢,打造城市外延輪廓,樹立城市主入口標志性節點景觀,顯得十分緊迫。市規劃局在現有的河背特濕地基礎上,策劃了濕地生態城方案,即河背濕地公園。
河背濕地公園位于市主城區北部,北至斧頭湖生態保護區和梓山湖科技新城,南臨向陽湖文化區和咸安新城,西連咸嘉新城,東接咸寧市主城區和工業新城。將分兩期規劃建設,其中一期面積28.15平方公里,二期面積40.94平方公里。
一期方案,規劃范圍內水體由淦河、橫溝河、官埠河交匯形成,匯入下游斧頭湖。規劃沿桂鄉大道和梓山湖大道打造景觀軸線,同時設置4個公園入口廣場,并在現有河道上分別設置攔水壩和滾水壩以匯聚水體,形成濕地景觀。公園內規劃陸上和水上兩條游覽線路,引導游客參觀。
市民共同期待 建更多濕地公園
溫泉市民周希瑞說:“過去,一直以為濕地很神秘,覺得離自己很遙遠,現在濕地公園就在自己身邊。希望咸寧的濕地公園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力爭成為國家級濕地公園,吸引更多外地游客。”
2007年初秋時節,周希瑞與朋友一起,到遼寧省鐵嶺市蓮花湖濕地公園游玩。一到景區,他就被吸引。
周希瑞說,那景色真像一幅動人的水墨畫,蔚藍的天空與湛藍的湖面渾然一體,水天相接,美不勝收;湖面上蒼鷺等各種候鳥嬉戲飛舞,展開了一幅鳥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絕妙畫卷,數十畝蒲葦延綿于蕩漾的碧波之中,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看完景觀,周希瑞恨不得舉家移居到鐵嶺。但這只是個夢想。
當時,咸寧還沒有濕地公園。周希瑞特別期待,咸寧有一天也有這樣的濕地公園,既能能供游客賞玩,又能維持不同動植物種的生態平衡和種群協調發展。
咸寧人工濕地公園建成后,周希瑞有些驚喜:“咸寧終于有了濕地公園。”規模不大,但也為城市增添了色彩和靈動感。
現在河背濕地公園正在規劃中,這讓周希瑞更欣喜:過不了多久,他就能在家鄉看到水墨畫般的景色了。
咸寧生態資源豐富,有很多天然的濕地公園。周希瑞希望,今后,咸寧能建起更多濕地公園,讓城市變得更加純凈和靈動,讓咸寧人與自然繪出一張和諧畫卷。
相關鏈接:濕地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蓄洪抗旱、控制土壤侵蝕、促淤造陸、凈化水質等方面的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
濕地公園是保持濕地區域獨特的近自然景觀特征,維持系統內部不同動植物物種的生態平衡和種群協調發展,并在不破壞濕地生態系統的基礎上建設不同類型的輔助設施,將生態保護、生態旅游和生態教育的功能有機結合,突出主題性、自然性和生態性三大特點,集濕地生態保護、生態觀光休閑、生態科普教育、濕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態型主題公園。(記者 馬麗 通訊員 劉俊杰)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春季休閑·怡情篇—— 縱情山水樂逍遙
下一篇:
尋找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