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
我曾游覽過古鐘撞鳴的少林寺,登臨上有著金碧輝煌金殿的武當山,也曾站在山海關城樓上觀看當年金戈鐵馬的甕城,但是經久不忘的是那沿途景色美不勝收的巫山小三峽:晶瑩透徹、奔流不息的大河水,高懸在壁立峻峭半山中的古桟道,在懸崖峭壁上攀越的猿猴,神秘的半壁懸棺,都讓人流連忘返。雖然時隔了二十多年,這些景致仍常在腦中縈回。
那是在一九八八年夏季的一個傍晚,我從宜昌乘上大游輪前住小三峽游覽。船過西陵峽時天色猶明,只見大江洶涌,江面寬闊;過巫峽時已是半夜三更,耳中只聽得江濤澎湃,迎面高聳的山峰黑魆魆地壓過來,更感其險峻。船到小三峽時已是天色微曦了。
在曦光微明中,碼頭上人聲鼎沸,人來人往,不遠處傳來大寧河注入長江的轟鳴聲。沿碼頭拾階而上,就到了巫峽鎮。鎮上的一條小街上,沿路的小吃攤熱氣騰騰,圍滿了人群。導游告訴我們要等游艇排號,我們一行人就一人叫了一碗擔擔面,領略了地道的川味小吃。
終于在天色大明時,我們從龍門峽口登上了游艇逆水而上。游艇可乘坐二三十人,座位在船舷的兩邊,便于游人憑欄觀景。
巫山小三峽指的是大寧河下游中的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全長約60公里。進入龍門峽后,兩邊的山峰沒有大三峽那般高峻,卻也是沿途臨江壁立,連綿不斷,高聳入云;山腰上雜樹叢生,枝葉繁茂,在險峻中添其秀美。
船舷兩邊泛起潔白的浪花,兩岸陡峭的山峰在水中的倒影格外清晰。河水透明如同白玉,清澈得可以看見河下面閃爍的石子。雖然一瀉數百里,但如同清溪一樣潔凈,真是漫江碧透,一塵不染,保持著大自然的純凈本色。
進入龍門峽不遠,看見左邊壁立山峰的半山中有一眼眼方正的石孔,相距不到兩米,成品字型排列;石孔離河面有十幾米高,一路綿延不斷。導游說這就是古棧道的遺跡,有400多公里長,相傳是三國時諸葛亮伐魏時的通道。棧道上接懸壁,下臨大河,這浩大的工程真讓人對前人的智慧與勇氣嘆為觀止!
就在我還沉浸在山水之美與思古之情中時,忽聞游客叫起來:“快看,山上有猴子!”我們順著那人手指的方向遠眺,果然在右邊半山腰的林木中有猴子跳躍穿梭,時而傳來叫聲。此情此景,讓人情不自禁地想那著名的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在這奇峰奇景的峽谷中游覽,真是美景讓人目不遐接。
出了龍門峽,游艇到了銀窩灘。這里河面寬闊,水流湍急,有幾個纖夫彎著腰使勁拉著大船往上游行駛,峽谷中蕩起雄壯的川江號子。
下了船,走上岸,河邊有幾處房屋,像個村寨,河岸邊架著幾部高倍望遠鏡。導游讓我們上岸,說是可以從這個方向看“懸棺”。懸棺是個“千古之謎”,據說是少數民族的習俗,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一直以來充滿了神秘的猜想。
船入巴霧峽后,兩岸奇峰如畫,云霧迷蒙,怪石嶙峋,鐘乳萬千姿態,又是一番風光。小三峽,它的美永存于大自然中,也如詩如畫般鐫刻在我們心里。(作者單位:咸寧市經信委)
編輯:Administrator